"滟滪既没孤根深":滟滪堆已经被江水淹没,它那孤零零的根基却依然深厚,
# 滟滪:滩名。在瞿塘峡中。
"西来水多愁太阴":西边涌来的江水浩渺,让人忧愁这阴沉的天气。
# 太阴:极盛的阴气。
"江天漠漠鸟双去":江面和天空一片苍茫,鸟儿成双飞去,
"风雨时时龙一吟":风雨交加中时时传来如龙吟般的声响。
"舟人渔子歌回首":船夫和渔夫一边唱歌一边回头,
"估客胡商泪满襟":而那些商人却泪满衣襟。
# 估客:商贩。
"寄语舟航恶年少":我要告诫那些在江上航行的轻狂少年,
"休翻盐井横黄金":不要为了贩卖私盐获取钱财而冒险。
# 横:一作摸,一作掷。,翻:翻飞,指舟行飞速。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绘了夔州地区的民风民俗,体现了峡中男子因长期在三峡激流险滩中讨生活而养成轻生逐利的风习,当地不论穷富不爱读书,喜好行船经商、赌博,民风彪悍、气量狭窄。诗中指出形成这种民风是因为夔州贫穷落后且不重视读书,只能冒险逐利,又以反问提及曾出现屈原这样的大诗人,露出规勉之意。表达了杜甫对当地恶俗之风的描述、感喟以及对此风习的深刻反思。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借滟滪堆被江水淹没、水势浩大且天色阴沉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忧愁,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对比:诗中通过“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对比不同人群在面对瞿塘峡险境时的不同反应,舟人和渔子因熟悉水性而回首歌唱,而商人则因恐惧而泪湿衣襟,这种对比突出了瞿塘峡的险峻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同态度。直抒胸臆: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了对年轻冒险者的担忧和劝诫,如“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强烈。衬托:反衬,舟人渔子常年在江上讨生活,对瞿塘峡、滟灏之险早已习以为常,所以他们能够从容地“歌回首”,乐观面对;而估客胡商由于不常经历这样的险境,内心充满了恐惧,以至于“泪满襟”。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衬托出瞿塘峡、滟灏之险给人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也展现出不同人面对险境时截然不同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生动地描绘出峡江之险与风云变幻的景象。“滟滪既没孤根深”,一个“孤根深”形象地写出了滟滪险滩即便被江水淹没,其根基依旧稳固,更显其险的特质,让过往行船之人望而生畏。“西来水多愁太阴”,诗人以“愁太阴”来营造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暗示着江水的汹涌和天气的恶劣,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股阴沉之气所笼罩。“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从视觉上,“江天漠漠”描绘出江面辽阔却又雾气弥漫、苍茫一片的景象,飞鸟成双而去,更衬出环境的孤寂;从听觉上,“风雨时时龙一吟”,风雨交加之中,不时传来如龙吟般的声响,增添了神秘而危险的气息。这四句诗借景抒情,为后文表达对行船之人的担忧和对少年的劝诫做了有力的铺垫。“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舟人渔子常年在江上讨生活,对瞿塘峡、滟灏之险早已习以为常,所以他们能够从容地“歌回首”,乐观面对;而估客胡商由于不常经历这样的险境,内心充满了恐惧,以至于“泪满襟”。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衬托出瞿塘峡、滟灏之险给人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也展现出不同人面对险境时截然不同的心境。最后“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诗人直抒胸臆,直接向那些年轻气盛的少年发出劝诫,告诫他们不要为了贩卖私盐获取钱财的利益而冒险,体现出诗人对年少者安危的深切担忧。同时,这两句诗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盐业体制下私盐贩卖的社会现实,凸显了当时社会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部分人为逐利而不顾危险的现象。
上一篇:唐·张南史《花》
下一篇:唐·李白《赠友人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