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唐作者:张南史浏览量:3
huā
huā
shēn
qiǎn
fēn
níng
wéi
xuě
cuò
wéi
xiá
yīng
dié
dào
yuàn
zhàn
gōng
zhē
jīn
pín
zhù
rén
chē
fāng
cǎo
líng
fāng
shù
dōng
jiā
bàn
luò
西
jiā
yuàn
chūn
fēng
xiāng
bàn
pān
zhé
xiàng
tiān

译文

花啊,花啊。色彩或深或浅,形态艳丽芬芳。洁白时宛如凝结的雪,绚烂时恰似错落的霞。引来莺啼蝶舞,在宫苑中处处盛放。曾让金谷园的道路为之迷人,常使华美的车辆为之停驻。芳草想要盖过芳树,东家的花半已飘落,西家的花仍在开放。只愿能与春风相伴,一路攀折着花朵走向天涯。

逐句剖析

"花":花啊,

"花":花啊。

"深浅":色彩或深或浅,

"芬葩":形态艳丽芬芳。

"凝为雪":洁白时宛如凝结的雪,

"错为霞":绚烂时恰似错落的霞。

"莺和蝶到":引来莺啼蝶舞,

"苑占宫遮":在宫苑中处处盛放。

"已迷金谷路":曾让金谷园的道路为之迷人,

"频驻玉人车":常使华美的车辆为之停驻。

"芳草欲陵芳树":芳草想要盖过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东家的花半已飘落,西家的花仍在开放。

"愿得春风相伴去":只愿能与春风相伴,

"一攀一折向天涯":一路攀折着花朵走向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是唐代诗人张南史创作的一首比较奇特的宝塔诗。诗围绕花展开,从花的色彩、芬芳,写到花吸引莺蝶,在苑囿宫室绽放,还提及金谷园典故,写花令行人驻足,又描述花在不同人家的不同状态,最后表达愿携花浪迹天涯,展现对花的喜爱与怜惜。分段来看,开篇两字“花,花”起兴,随后从花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产生影响等方面层层递进描绘。此诗以不同形式和丰富意象展现花的魅力,是唐代咏花诗中的独特存在,形式新颖且情感细腻,展现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及文人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花,花。深浅,芬葩。凝为雪,错为霞”,开篇以重复的“花,花”直入主题,简洁有力地唤起读者对花的关注。“深浅,芬葩”,从色彩的丰富层次与花朵的艳丽姿态着笔。“深浅”描绘出花色彩的多样,或浓或淡,展现出大自然赋予花的绚丽多姿;“芬葩”则强调花的娇艳与芬芳,凸显其外在的动人之美。“凝为雪,错为霞”,运用精妙的比喻,将花比作雪,突出其纯净洁白之态;比作霞,展现其绚烂如霞的色彩,生动形象地从视觉层面,全方位呈现出花的迷人风姿,让读者仿佛能真切目睹那色彩斑斓、形态娇美的花朵。“莺和蝶到,苑占宫遮。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莺和蝶到,苑占宫遮”,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花的芬芳与美丽引来了莺啼蝶舞,它们围绕着花嬉戏流连,展现出花对自然界生灵的强大吸引力。“苑占宫遮”则进一步点明花生长的场所,无论是宫苑还是贵族庭院,都被花所占据,侧面烘托出花的繁盛与无处不在,暗示花在当时人们生活与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巧妙运用金谷园的典故,金谷园以其奢华美丽闻名,花在此处令人陶醉,让行走在路上的人都为之迷失。“频驻玉人车”更是强调乘坐华丽车子的行人也常常为花停留,从人的反应角度,极力渲染花的魅力,突出花对人们的强大吸引力,表明花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美感。“芳草欲陵芳树,东家半落西家”,诗人运用比拟手法,赋予芳草和芳树以人的情感与态势,仿佛芳草有着超越芳树的“野心”,生动展现出自然界中植物间微妙的竞争关系,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花树(花)的出众与夺目,使得芳草都想与之较量,进一步凸显花的引人注目。“东家半落西家”,细腻地描绘出花在不同人家的不同命运。东家的花已经半落,而西家的花或许还在盛放,这种对比鲜明地呈现出花开花落的自然过程,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对花易逝的惋惜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生命的无常与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愿得春风相伴去,一攀一折向天涯”,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愿得春风相伴去”,诗人将春风赋予了陪伴者的角色,春风象征着自由、美好与希望,诗人渴望能在春风的伴随下,带着花踏上旅途。这种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一攀一折向天涯”,“攀”和“折”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花的珍视与喜爱,想要将花留在身边。“向天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要带着花走向天涯海角,意味着他愿与花相伴,不离不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花深深的怜惜之情以及渴望摆脱束缚、浪迹天涯的浪漫情怀,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升华,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方干《浅井》

下一篇:唐·杜甫《滟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