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cáo
shì
guò
xiàng
xiàn
jià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é
shān
qián
liú
sāo
rén
yáo
zhù
lán
zhōu
chūn
fēng
xiàn
xiāo
xiāng
cǎi
pín
huā
yóu

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逐句剖析

"破额山前碧玉流":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

# 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破额山:山名,在今柳州市柳江区白沙乡柳江边上。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八记柳州洛容县西北,有铜盘山、破额山、龙降山等,即此。

"骚人遥驻木兰舟":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 木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述异记》卷下:“七里州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

"春风无限潇湘意":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

# 春风无限潇湘意: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意:一作忆。

"欲采蘋花不自由":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 欲采蘋花不自由:欲采蘋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采蘋花:谓自己,欲献于对方。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蘋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蘋最盛。”采蘋花:谓自己,欲献于对方。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蘋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蘋最盛。”采蘋花:谓自己,欲献于对方。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蘋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蘋最盛。”蘋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诗人借由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因无法相见而生的遗憾,含蓄地展现出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求而不得的矛盾。首句描绘曹侍御眼前之景,次句讲述其致书之事,三句感慨曹侍御如春风般的情谊,末句则抒发自己欲倾诉衷肠却“不自由”的惆怅。全诗语言精炼却意味深长,内涵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其创作地点与确切年份皆无定论。韩醇在《诂训柳集》卷42中提出此诗作于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但未说明依据所在。曹侍御途经象县时,作诗寄赠柳宗元。鉴于象县距离柳州较近,推测柳宗元或许正担任柳州刺史之职。然而,旧注表明破额山位于今湖北省最东部的黄梅县境内,而潇湘则属于湖南地区,因此前人对该诗的创作背景多有疑虑。吴昌祺在《删定唐诗解》中提出:“或许象县本身就有破额山。”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则认为:“此山并不在象县,为何诗中会提及?难道是曹侍御从黄州而来?又或者他本身就是黄州人,在破额山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前人的诸多猜测,均难以解释诗中的“潇湘意”。若依据曹侍御路过象县时寄诗给柳宗元,而柳宗元答诗中提及“破额山……驻木兰舟”来看,此破额山应位于柳州、象县一带,即象县沿江的山脉。若柳宗元当时在柳州,那么曹侍御很可能与潇湘之地有所关联,或许是柳宗元在永州时的旧交,所以诗中说“潇湘意”,表达的是对旧情的怀念。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柳宗元当时身处永州。曹侍御路过象县时作诗寄给永州的柳宗元。永州是潇湘二水交汇之处,与象县相距甚远,正好符合“遥驻”的意境。而且,永州潇水之中有白苹洲,柳宗元或许想采摘此苹花,以寄托对潇湘之地友人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酬赠诗。诗作借由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却因无法相见而满心遗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在被贬谪的艰难处境中对自由的殷切渴望。诗中满溢着抑郁不平之气,然而诗人并未直白宣泄,而是以委婉含蓄、曲折迂回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读者读罢此诗,内心会不由自主地涌起对诗人命运的深切牵挂与悬念,正因如此,这首诗才格外动人。

2. 写作手法

烘托:“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用典:“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诗中称曹侍御为“骚人”,化用《离骚》中“骚人”代指文人雅士的传统,暗含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许。同时,“潇湘”作为屈原行吟之地,将曹侍御与屈原的命运相联结,既暗示其贬谪之痛,又赋予其精神坚守的象征意义。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以“碧玉流”“木兰舟”等清丽意象描绘春日江景,营造出幽静恬淡的氛围,反衬出诗人因友人远谪而生的惆怅与牵挂,美景愈美,愈显现实阻隔的无奈。起兴:首句“破额山前碧玉流”以山水起兴,先勾勒出开阔明净的自然图景,为后文“骚人遥驻”的羁旅愁思铺设空间。江水的流动暗喻情感的绵延,自然引出对友人的遥念。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诗人将曹侍御称作“骚人”,且以“碧玉流”“木兰舟”这般清幽秀丽的环境来映衬他。这般优美的景致,本可让“骚人”在赶路途中,悠然欣赏山水之妙,怡养性情。可如今,他却将木兰舟“遥驻”于“碧玉流”之上,心中牵挂着被“万死投荒”、贬谪至柳州的友人。他“遥驻”却无法过访,望着那碧玉般的江水,只能徒然兴叹,唯有作诗代替书信,倾诉自己无尽的深情。后两句“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着实会让读者感受到那“无限意”,然而究竟是何种意味,却朦胧迷离,难以言明。这正是部分精妙小诗所独具的艺术特质,亦是“神韵”派诗人所追寻的至高境界。不过,这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若细细品味全诗,其主旨还是能够明晰的。“潇湘”之地,乃屈原行吟之处,诗人便将曹侍御称为“骚人”。将“潇湘”与“骚人”相联系,“无限意”便有了依托,此为其一。更为关键的是,结句“欲采苹花”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蕴含着怀念故人之情,此为其二。而这两点,恰似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妙就妙在似承接又似转折,既承接又转折。也就是说,它既主要抒发了作者对“骚人”的思念之情,也包含了“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对作者的怀念之意。春风和煦,潇湘两岸,芳草萋萋,苹花绽放,倘若此时朋友们能相聚,该是多么美好的事,然而却难以实现。无尽的相思却无法相见,便想到采摘苹花赠予故人。然而,且不说相见无自由,就连想要采摘苹花相赠,也身不由己。

4. 作品点评

柳宗元此诗,明显以采蘋之事起兴,借此抒发其政治情怀。诗中看似仅叙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深刻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且其笔触委婉含蓄、曲折有致,情感表达沉厚且意味深长,毫无锋芒毕露之感,与他彼时所处的具体身份与环境高度契合,堪称纯熟运用兴体之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采蘋花者,喻自献也。《左传》:“蘋蘩荇藻,可羞于王公。”盖曹在湖湘,暂过栁州象县,诗意谓欲自献于曹,怀意无限,而拘于罪,不自由也。叶梦得词云:“谁采蘋花寄取,但目送兰舟容与。”语意本此。

宋周弼《三体唐诗》卷一

# (王)临川“萧萧出屋千寻卫、霭霭当窗一炷云”,皆不名其物。然子厚“破额山前碧玉流”,已有此格。

宋黄彻《䂬溪诗话》

# 山前水碧,侍御停舟于此,我之感春风而怀无限之思者,正欲采蘋潇湘,以图自献,乃拘于官守,不自由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意活,所以难及。

明顾璘《批点唐诗正音》

# 顾东桥云:意活所以难及。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周弼曰:为实接体。何仲德曰:为警策体。周珽曰:叶梦得词:“谁采蘋花寄取,但目送兰舟容与。”语意本此。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意言己为职事所系,不得自由,特托“采蘋”寓兴。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碧长流”三字,暗藏“沟水东西流”意。三、四用柳浑之语,自叹独滞远外,而止以相近而不得相逢为言。蕴蓄有馀味。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欲釆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蒲萄美酒”为压卷,本朝王阮亭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沧溟、凤洲主气,阮亭主神,各自有见。愚谓: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气象稍殊,亦堪接武。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寄托微妙。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风人骚思,百读而味不穷,真绝作也。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些些小事,尚不自由,胸中之老大不然,可知柳何婉而多讽也。

清石渠《葵青居上绝诗三百纂释》

# 柳州之文,清刚独造,诗亦如之。此诗独澹荡多姿,可入唐人三昧集中。《楚辞》云:“折芳馨兮遗所思。”柳州此作,其灵均嗣响乎?集中近体皆生峭之笔,不类此诗之含蓄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下一篇:唐·贾岛《送天台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