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华满树":枝头凝满寒霜,
"兰凋蕙惨":兰草凋零、蕙草凄然,
"秋艳入芙蓉":唯有秋日的艳色尽染芙蓉。
# 秋艳入芙蓉:秋天的艳丽在芙蓉花中。
"胭脂嫩脸":那如胭脂晕染的娇嫩花瓣,
# 嫩脸:年轻人的脸。
"金黄轻蕊":缀着金黄花蕊,
"犹自怨西风":仍兀自含怨迎向西风。
"前欢往事":往昔的欢愉与旧事,
"当歌对酒":对酒当歌的时光,
# 当歌对酒:对着歌对着酒。当:对。
"无限到心中":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 无限:无数。
"更凭朱槛忆芳容":斜倚朱红栏杆追忆那如花容颜。
# 芳容:美丽的容貌。,朱槛:红色栏杆。
"肠断一枝红":却见一枝红芙蓉零落,愁肠寸断难自抑。
# 肠断一枝红:因芙蓉花而引起了前欢旧事,使人极度悲哀,所以叫肠断一枝红。肠断:形容非常悲伤。一枝红:一枝红花,指芙蓉花。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怀人词。全词以秋日芙蓉为咏叹对象,抒发了对往昔欢情的深切眷恋与韶华易逝的怅惘。全词以婉约含蓄的笔触,在花事与人情的互映中,构建出凄美幽深的意境,体现了晏殊词“珠圆玉润”的典雅风格。
2. 分段赏析
“霜花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三句以肃杀秋景反衬木芙蓉的明艳。霜华凝结枯枝,兰蕙凋零惨淡,唯芙蓉独绽秋光,“入”字赋予秋色动态感,既暗合木芙蓉“拒霜”特性,又形成冷艳交织的视觉张力,为全词奠定物我同悲的基调。“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芙蓉形神。“胭脂”摹其花瓣的娇嫩色泽,“金黄”点染花蕊的璀璨,而“怨西风”三字将萧瑟秋风拟为摧折对象,既写芙蓉在寒风中摇曳之态,又暗喻词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赋予物象深沉的抒情性。“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三句由景转情,展现今昔对照的怅惘。“当歌对酒”化用曹操《短歌行》典故,追忆往昔宴饮之乐,“无限”二字既言愁绪如潮难以遏制,又以虚写实形成时空错位,使过往欢愉与当下寂寥形成强烈反差。“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借物象完成情感升华。“朱槛”作为现实空间支点勾连回忆,“忆芳容”明写追思故人,暗合上片芙蓉意象;“肠断”以直抒胸臆的力度收束全篇,而“一枝红”既是眼前零落残花,亦是记忆中红颜化身,物我交融间将生命易逝之痛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