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枝上露华浓":紫薇花枝上饱含着露珠。
# 薇:一作微。
"起秋风":秋风乍起。
"管弦声细出帘栊":管弦乐声从窗户里细细地传出来。
"象筵中":屋内正在举行豪华的宴席。
"仙酒斟云液":人们饮着美酒,
# 云液:美酒。
"仙歌转绕梁虹":美妙的歌声余音绕梁。
"此时佳会庆相逢":此时此刻,人们因相逢而举行这美好的聚会。
"庆相逢":为了欢庆相聚。
"欢醉且从容":留下来开怀畅饮吧。
# 从容:逗留,休息。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宴饮题材作品。以紫薇秋露为起兴,描绘宫廷宴饮时歌舞升平、美酒相酌的欢会图景,借“管弦声细”“仙酒云液”等场景,展现宋代宫廷宴饮的奢华与欢乐,传递出庆典相逢的喜悦,体现晏殊词作典雅含蓄的风格,也为后世展现北宋宫廷文化提供文学视角。
2. 写作手法
起兴:词中“紫薇枝上露华浓”句以紫薇花枝凝结浓重露珠的自然景象起兴,通过“露华浓”暗示秋意渐浓的时令特征。用典:首句“紫微枝上露华浓”暗合白居易“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典故:此典故源于白居易担任中书舍人时的经历。唐代开元元年(713年),中书省因对应天象紫微垣而改称紫微省,中书舍人由此得名“紫微郎”。中书舍人属正五品官职,负责起草诏书、处理奏章等要务。白居易在诗中通过“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巧对,既展现官职与花名的呼应,又以“独坐黄昏”的意象流露政治生涯中的闲适与落寞。“仙歌转绕梁虹”化用《列子》“余音绕梁”典故:韩国歌者韩娥途经齐国雍门时因粮尽卖唱乞食,离去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邻居误以为她仍在屋内。后因旅店主人羞辱,她悲歌致全城哀恸三日,再返后以欢歌平息众人愁绪,最终获赠财物离开。这一典故通过“余音绕梁”的夸张描写,既展现音乐震撼力,又暗含情感共鸣的深层意蕴。此诗喻歌舞精妙。
3. 分段赏析
上片:“紫薇枝上露华浓”,通过紫薇花枝上凝结的浓重露珠起笔,既点明秋日时令,又以晶莹露水暗示环境的清雅。“起秋风”一句以动态描写承接,秋风轻拂的微妙动感与后文“管弦声细出帘栊”的听觉描写形成视听结合的画面感,自然引出“象筵中”的华美宴席场景。全段通过“露华浓”“起秋风”等具象描写,为后文的欢聚场景铺设了明净的基调,既有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又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下片:“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欢醉且从容。”以“仙酒”“云液”的比喻展现美酒的珍贵,用“绕梁虹”的夸张手法形容歌声的悠扬动听,虚实结合的笔法强化了宴饮的欢愉氛围。叠用“庆相逢”的句式,既突出相聚的难得,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末句“欢醉且从容”收束全篇,在尽情欢庆中透露出从容淡定的心境,将自然景致与人文雅趣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宴饮词特有的典雅格调。
4. 作品点评
该词为晏殊紫薇题材经典之作,与他的《玉楼春·紫薇朱槿繁开後》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创作关联。在众多历代咏紫薇的作品里,此词因细致呈现宋代宫廷宴饮的完整流程,成为探究士大夫文化生活的关键文本。清代万树所著《词律》,把本词列为《望仙门》变体的典型示例,确立了其在词调研究方面的价值。
下一篇:宋·晏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