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huā
·
·
jiǎn
cuì
zhuāng
hóng
jiù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jiǎn
cuì
zhuāng
hóng
jiù
zhé
qīng
xiāng
mǎn
xiù
duì
yuān
yāng
mián
wèi
xià
cháng
xiāng
shǒu
bàng
tiáo
xún
nèn
ǒu
绿
juàn
shāng
shǒu
yuè
míng
fēng
hǎo
qià
zài
rén
guī
hòu

译文

裁剪翠绿(荷叶)妆扮嫣红(荷花)即将完成。折下(花枝)获得满袖的清新香气。一对鸳鸯还没睡够,在荷叶下长久地相互陪伴。不要靠近细细的荷茎寻找鲜嫩的藕。害怕绿色的尖刺、挂住衣服弄伤手。真可惜啊、明月朗照、风清露美的好景致,偏偏在人回来之后。

逐句剖析

"剪翠妆红欲就":裁剪翠绿(荷叶)妆扮嫣红(荷花)即将完成。

"折得清香满袖":折下(花枝)获得满袖的清新香气。

"一对鸳鸯眠未足":一对鸳鸯还没睡够,

"叶下长相守":在荷叶下长久地相互陪伴。

"莫傍细条寻嫩藕":不要靠近细细的荷茎寻找鲜嫩的藕。

"怕绿刺、":害怕绿色的尖刺、

"罥衣伤手":挂住衣服弄伤手。

"可惜许、":真可惜啊、

"月明风露好":明月朗照、风清露美的好景致,

"恰在人归后":偏偏在人回来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女子精心剪裁装饰,折得花枝清香满袖,看到鸳鸯叶下相守的美好画面;下片则笔锋一转,提醒莫去寻藕怕被刺伤,感慨美好月色却在人归之后。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对女子行为和心理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氛围。此词借景抒情,以鸳鸯的相守暗示爱情的美好,又以人归后才有美景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荷花荷叶恰似精心裁剪、妆扮,即将展现绝美姿态。“折得清香满袖”从嗅觉角度,呈现折花后满袖盈香的美妙场景,为下文描绘鸳鸯相守的画面做铺垫,营造出美好闲适的氛围。“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此句刻画了一对鸳鸯在叶下尚未睡醒、长久相伴的画面。在中国文化里,“鸳鸯”象征爱情,“眠未足”“长相守”细腻展现出鸳鸯的亲密,借鸳鸯的甜蜜,暗衬出词人或许对美好爱情有所向往,又或因自身情感现状而心生遗憾。下片:“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这两句写词人提醒自己别靠近细条寻觅嫩藕,担心绿刺挂衣伤手。“莫傍”“怕”生动体现出词人的谨慎。深层而言,这象征着词人在追求美好事物时有所顾虑、不敢贸然行动,反映出内心的矛盾与担忧。“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这两句感慨明月清风这般美好景致,却偏偏在人归来后才出现。“可惜许”直抒词人的惋惜,“月明风露好”描绘美好自然景,“恰在人归后”点明时间错位,强化惋惜之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相思儿令(其一)》

下一篇:宋·晏殊《酒泉子·三月暖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