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探春消息":昨日去寻觅春的踪迹,
# 探春:指早春郊游。
"湖上绿波平":湖面平静如镜,绿波轻漾。
"无奈绕堤芳草":可叹那绕着堤岸的芳草,
"还向旧痕生":依旧沿着旧日痕迹生长,生生不息。
"有酒且醉瑶觥":且斟满美酒痛饮,醉倒在精雕的玉杯里。
# 瑶觥:玉杯。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更何妨、":又有什么妨碍、
"檀板新声":檀板轻敲,新曲又起。
# 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
"谁教杨柳千丝":可为何那千万条杨柳垂丝,
"就中牵系人情":偏要将人间情丝缠绕牵系。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物的词。通过自然物象的牵系暗喻人情的缠绕,借春日湖堤绿波、芳草旧痕与杨柳千丝的景象,抒发了一种含蓄的牵念与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词中用自然景物暗喻诗人的情绪,借春日湖堤绿波、芳草旧痕与杨柳千丝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及人情难舍的惆怅。
3. 分段赏析
上阕“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由探春的平静,转为对旧景触发的怅惘。“昨日探春”点出时节与行动,“湖上绿波平”勾勒出春日湖面的宁静景象,初读似是闲适。但“无奈”一词转折,“绕堤芳草”“向旧痕生”暗藏深意,芳草蔓延至旧日痕迹,既写春景的自然生长,又暗示对过往的记忆难以磨灭。“旧痕”可能关联着曾经的人或事,芳草的“生”反而勾起难以排遣的怅惘,情感从平静下透出一丝无奈的牵念。下阕“有酒且醉瑶觥。更何妨、檀板新声。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借饮酒听乐的排遣,直抒被景物牵动的深情。“有酒且醉”“檀板新声”看似是借宴饮作乐来消解情绪,“更何妨”的故作洒脱,实则是对内心怅惘的掩饰。末句“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揭开伪装,杨柳千丝本是春景,却被赋予“牵系人情”的意涵,将无形的相思与有形的景物相连。“谁教”二字带着一丝嗔怪,实则道尽这份情感的不由自主,把上阕暗藏的怅惘推向明确的“牵系”,点明了对人情的深切挂念。
下一篇:宋·晏殊《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