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xián
bēi
·
·
qīng
pín
zuó
qiū
fē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qīng
pín
zuó
qiū
fēng
xiàn
lián
xiāng
píng
zhū
lán
chóu
wàng
qíng
tiān
kōng
duàn
yáo
shān
cuì
cǎi
jiān
cháng
jǐn
shū
shuí
xìn
dào
liǎng
qíng
nán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huān
zhǐ
nèn
kōng
qiáo
cuì

译文

昨天夜里,秋风忽然吹起,吹动了水中的青蘋,无数带着露水的莲花,相互依偎在一起。我独自倚靠在朱红色的栏杆上,满怀忧愁地望向晴朗的天边。我望眼欲穿,却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看到远处那一片苍翠的山峦。铺开长长的彩色信纸,仔细地书写着深情的书信。可又有谁能想到,我们彼此的深情厚意却难以传递。可惜这美好的时光、秀丽的景致,就算身处在欢乐愉快的地方,也只能空自憔悴。

逐句剖析

"青蘋昨夜秋风起":昨天夜里,秋风忽然吹起,吹动了水中的青蘋,

"无限个、露莲相倚":无数带着露水的莲花,相互依偎在一起。

"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我独自倚靠在朱红色的栏杆上,满怀忧愁地望向晴朗的天边。

# 阑:阑,同“栏”。

"空目断、遥山翠":我望眼欲穿,却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看到远处那一片苍翠的山峦。

# 遥山:远山。,目断:举目远望。

"彩笺长":铺开长长的彩色信纸,

"锦书细":仔细地书写着深情的书信。

# 锦书: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有时也指丈夫写给妻子的表达思念的情书。

"谁信道、两情难寄":可又有谁能想到,我们彼此的深情厚意却难以传递。

# 谁信道:谁能料到。

"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可惜这美好的时光、秀丽的景致,就算身处在欢乐愉快的地方,

"只恁空憔悴":也只能空自憔悴。

# 恁: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衔杯·青蘋昨夜秋风起》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令词代表作。此词以秋日闺怨为叙事脉络:上阕以“青蘋”“露莲”的意象叠加构建秋日庭院景致,“秋风起”暗启时空转换,“独凭朱阑”的凝望姿态与“遥山翠”的空阔视野形成视觉阻隔,通过“目断”与“空”的虚词呼应,传递出望眼成空的怅惘;下阕聚焦情感困境,“彩笺长”与“锦书细”的工笔细描,反衬“两情难寄”的残酷现实,尾句“良辰好景”与“空憔悴”的悖论式对照,将相思之苦升华为存在性孤独。全词通过“秋风-露莲-朱阑-遥山”的意象链与“写信-寄情-憔悴”的行为链,形成内外双重叙事张力,其精严典雅的章法结构与“情中有思”的理性色彩,体现了晏殊词“情致深婉而不绮靡”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青蘋昨夜秋风起,无限个、露莲相倚”:开篇点明时间,昨夜秋风乍起,吹动了青蘋,也带来了秋的气息。“无限个、露莲相倚”描绘出一幅露水中的莲花相互依偎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然而,这种美好景象却与词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寂寞和惆怅。“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词人独自倚靠在朱红色的栏杆旁,满怀愁绪地遥望着晴朗的天际。“独凭”二字,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愁望”则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心情,他心中充满了忧愁,望着远方,希望能看到思念之人的身影。“空目断”表明词人望眼欲穿,却看不到思念之人,唯有远处的青山依旧翠绿。“遥山翠”以景结情,青山的翠色在词人眼中只是一片空茫,更增添了他内心的落寞和惆怅。下阕:“彩笺长,锦书细。谁信道、两情难寄”:词人拿起彩笺,细细地书写着锦书,想要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彩笺长,锦书细”,通过对书写动作和书信细节的描写,表现出词人对思念之人的深情厚意。然而,“谁信道、两情难寄”,有谁能相信,这两颗相爱的心却难以通过书信来传递情感呢?这两句词写出了词人对爱情的无奈和怀疑,也反映了他与思念之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阻碍。“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只恁空憔悴”:即使面对良辰美景和欢乐的场所,词人也无心享受,只是独自憔悴。“可惜”一词强调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辜负,“空憔悴”则直接写出了他因思念而身心疲惫的状态。这几句词将词人的孤独和痛苦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句》

下一篇:宋·晏殊《相思儿令(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