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如画":湖山美得像一幅画,
"系孤篷柳岸":把小船系在植柳的水岸,
"莫惊鱼鸟":别惊动了水里的鱼和鸟。
"料峭春寒花未遍":初春还有些寒意,花儿没开遍,
"先共疏梅索笑":先和疏落的梅花相视而笑。
"一梦三年":三年像一场梦,
"松风依旧":松间的风依旧,
"萝月何曾老":藤萝间的月亮也没变老。
"邻家相问":邻居来问,
"这回真个归到":这次是真的回来了。
"绿鬓新点吴霜":黑头发新添了些白发,
"尊前强健":在酒桌前还算强健,
"不怕山翁号":不怕被人叫山居老翁。
# 山:一作衰。
"赖有风流车马客":多亏有风雅的游人,
"来觅香云花岛":来寻访这花香如云的花岛。
"似我粗豪":像我这样粗犷豪放的,
"不通姓字":不用问姓名,
"只要银瓶倒":只愿把酒瓶倒满畅饮。
"奔名逐利":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乱帆谁在天表":如同乱帆般漂泊,又有谁真正抵达高远的天地。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抒怀词,全词借湖山、孤篷、疏梅、松风、萝月等意象,写出了词人归乡后游石湖时的所见所感,体现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2. 写作手法
起兴:词作以“湖山如画”开篇起兴,从眼前石湖的秀丽风光入手,自然引出同游的情境与后续的抒情,将山水之美与内心感慨相勾连,使情感的抒发更显自然真切。对比:下阕以“风流车马客”与诗人“粗豪”形象对比,前者寻访美景显雅致,后者不拘礼节只愿畅饮,凸显诗人不迎合世俗的洒脱;结尾“奔名逐利的乱帆”与诗人安稳归隐状态对比,突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
3. 分段赏析
上阙,“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开篇总写石湖风光如画卷般美好,诗人将小船系在柳岸,“莫惊鱼鸟”一句,既显对自然生灵的体贴,也暗示此刻心境的宁静,不愿因自己的到来打破这份与天地相融的恬淡。“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点明时节为初春,寒意未消,百花尚未盛放,唯有稀疏的梅花已然绽放。“索笑”一词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态,写诗人与梅花相视含笑,既见早春探梅的雅趣,也暗含梅花“凌寒独开”的品性与诗人孤高清逸心境的呼应。“一梦三年,松风依旧,萝月何曾老”,“一梦三年”概写时光飞逝,三年漂泊如梦境般短暂。归来后,松间的清风、藤萝间的明月依旧如初,自然景物不因人事变迁而衰老,暗含对世事无常与自然永恒的淡淡感慨,也透露出重见故景的安稳。“邻家相问,这回真个归到”,以邻家的问询作结,“真个归到”四字直白质朴,既写归乡的真切,也暗示此前或许常有归乡之念却未能实现,如今终得如愿的踏实与释然,生活气息浓郁。下阕,“绿鬓新点吴霜,尊前强健,不怕山翁号”,“绿鬓点吴霜”点明岁月流逝,乌黑的鬓发新添了白发(“吴霜”代指江南的霜,暗喻白发),但“尊前强健”又显豁达:虽已见老,却仍能在酒桌前保持硬朗,即便被人称作“山翁”(指年老隐居者)也毫不在意,尽显对衰老的坦然。“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香云花岛”写石湖的美景吸引了往来的风雅游人,他们为寻访如“香云”般繁盛的花丛、如仙境般的岛屿而来。此句既侧面烘托石湖的吸引力,也为下文诗人的“粗豪”态度做铺垫。“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银瓶倒”与“风流车马客”形成对比,诗人自称“粗豪”,不拘礼节(“不通姓字”指不必刻意知晓对方姓名),只愿斟酒畅饮(“银瓶倒”指倒酒)。看似直白的表述,实则显露出不迎合世俗、坚守本真的洒脱。“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结尾以“奔名逐利”的世俗之人作比,那些如“乱帆”般在天边追逐名利的人,终究漂泊无依。此句与诗人安于石湖的状态形成对照,暗含对追名逐利的疏离,更凸显对当下隐逸生活的笃定与满足。
上一篇:宋·范成大《刈麦行》
下一篇:宋·范成大《好事近·云幕暗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