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时我种麦":菊花盛开的时候,我开始播种麦子,
"桃李花飞麦丛碧":等到桃花和李花纷纷飘落的时候,麦田里的麦子已经长得一片碧绿了。
"多病经旬不出门":我因为身体多病,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迈出家门了,
"东陂已作黄云色":东边山坡上的麦子已经成熟,呈现出一片金黄如同黄云般的颜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我腰间挂着镰刀,趁着天气晴朗,收割成熟的麦子后归来,
"明朝雨来麦沾泥":想到明天要是下雨的话,麦子就会沾上泥土。
"犁田待雨插晚稻":我把田地犁好,等待着下雨后好去插秧种晚稻,
"朝出移秧夜食麦":清晨出门去移栽秧苗,到了夜晚就吃着麦粉做的干粮。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白描:采用白描手法,如“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叙述农民收割麦子、准备插晚稻的劳作情景,不加过多修饰,生动呈现乡村生活的真实画面。情景交融:表面上是在叙述农事,如“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诗人因生病不出门,却看到东边山坡麦子成熟的金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农事变化的感慨,将情与景自然融合。
2. 分段赏析
“菊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开篇点明农事的时间脉络,菊花盛开之际,农民开始播种麦子,呈现出秋季乡村的忙碌景象。而当桃花李花纷飞飘落,春天到来,此时麦丛已一片碧绿,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两句诗简洁地勾勒出从种麦到麦苗生长的过程,以自然花卉的变化暗示时间推移,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与自然季节紧密相连,也为后文的农事活动做了铺垫。“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此句笔锋一转,叙述诗人自身状况,因多病连续十多天未能出门。当再次出门时,东边山坡的麦子已成熟,金黄一片如同黄云。“黄云色”形象地描绘出成熟麦田的壮观景象,既体现了时间的悄然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错过麦田成长过程的些许遗憾,同时引出下文的收割场景。“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描绘了农民趁着天晴,腰间挂着镰刀去收割成熟麦子后归家的画面。“腰镰”一词生动展现出农民劳作的姿态,而“趁晴归”则凸显出农民抢收的急切心情,因为他们深知“明朝雨来麦沾泥”,一旦下雨,麦子便会沾上泥土,影响收成。此句细腻地刻画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体现出农事活动与自然天气的紧密关联。“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收割完麦子后,农民紧接着开始犁田,等待降雨后好去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则进一步展现了农民从早到晚忙碌的状态,清晨便出门去移栽秧苗,到了夜晚只能以麦粉做的干粮充饥。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与勤劳,也反映出乡村生活围绕农事活动周而复始的特点。整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