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tián
yuán
xìng
sān
shí
)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zhòu
chū
yún
tián
cūn
zhuāng
ér
dāng
jiā
tóng
sūn
wèi
jiě
gòng
gēng
zhī
bàng
sāng
yīn
xué
zhòng
guā

译文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逐句剖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

# 绩麻:把麻搓成线。,耘田:在田间锄草。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未解供耕织":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 供:从事。,解:理解,懂得。

"也傍桑阴学种瓜":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 阴:树荫。,傍:靠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苏州石湖时创作的田园诗。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夏日农村男耕女织的繁忙图景,全诗运用白描、对比等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明快。范成大将劳动艰辛与田园诗意熔铸一体,既保留了传统田园诗的审美意趣,又融入对农村生活的真实观察,成为研究宋代社会生产与民俗文化的重要文本。诗中"“学种瓜”的生动意象,使整首诗在反映劳动现实的同时,洋溢着自然生命的蓬勃气息,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兼具写实性与人文关怀的典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家乡苏州石湖期间创作的田园组诗之一。范成大在经历仕途沉浮后,于淳熙九年(1182年)因病辞归故里,以诗笔描绘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这组诗共六十首,通过四季时序展现农村耕织、节庆、自然等场景,既保留了田园风光的诗意美感,又暗含对农民辛劳的深切同情。本篇通过“童孙学种瓜”的生动细节,既传承了农耕文化的代际延续,又折射出诗人对宁静乡土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昼出耘田夜绩麻”以质朴语言直书农民昼夜劳作场景,“耘田”“绩麻”等农事动词精准概括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不加修饰却生动展现劳动的繁重与规律性。对比:“村庄儿女各当家”与“童孙未解供耕织”形成年龄对比,既突出成年人承担家庭责任的主力作用,又以儿童的模仿行为暗示农耕文化的代际传承,增强画面层次感。对仗:“昼出耘田”与“夜绩麻”形成时间对仗,既点明农事的持续性,又暗含男女劳动的自然分工,体现诗歌结构的严谨性与语言的凝练美。

2. 分段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运用白描手法,以“昼”“夜”时间对比,直接勾勒出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的场景,“耘田”“绩麻”点明农事分工,展现劳动的繁忙。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进一步强调乡村中男女各司其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和谐画面,“各当家”突出劳动的普遍性与责任感。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为转折之笔,“童孙”与前文“村庄儿女”形成年龄对比,点明儿童尚不具备耕织能力,却也暗示着农耕文化的传承。末句“也傍桑阴学种瓜”通过细节描写,以“傍桑阴”的场景渲染和“学种瓜”的动作刻画,生动展现儿童天真烂漫的模仿行为,既增添了田园生活的趣味性,又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劳动的日常性与传承性。全诗以质朴语言、白描手法、对比与细节描写,生动呈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展现,也洋溢着自然纯真的生活气息,尽显田园诗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科桑》

下一篇:宋·范成大《刈麦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