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ā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kān
zhǎi
niǎo
chán
shì
jiè
yōu
yōu
rèn
qiān
lǎo
yǒu
qíng
dōng
hòu
nuǎn
xiān
gāo
mián
zhuó
kāi
zhú
hòu
chū
sān
jìng
wàng
què
shī
lái
yòu
nián
jiè
wèi
liè
néng
chéng
chéng
piān

译文

一个佛龛狭窄得就像鸟儿筑巢的禅窝,广阔的世界悠悠然,任凭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与衰老相伴,却在冬后感受到一丝温暖,距离成仙没有多少时日了,每日都能安然高眠。砍开竹子后,初次开辟出三条小路忘记作诗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了。打破自己的戒律,忽然题写这些没有韵味的诗句,勉强能够写出字来,却不能连缀成完整的篇章。

逐句剖析

"一龛窄似鸟窠禅":一个佛龛狭窄得就像鸟儿筑巢的禅窝,

"世界悠悠任大千":广阔的世界悠悠然,任凭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

"与老有情冬后暖":与衰老相伴,却在冬后感受到一丝温暖,

"去仙无几日高眠":距离成仙没有多少时日了,每日都能安然高眠。

"斫开竹后初三迳":砍开竹子后,初次开辟出三条小路

"忘却诗来又一年":忘记作诗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了。

"破戒忽题无味句":打破自己的戒律,忽然题写这些没有韵味的诗句,

"劣能成字不成篇":勉强能够写出字来,却不能连缀成完整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龛》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鸟窠禅”的逼仄佛龛与“破戒题句”的率真之举,巧妙构筑出空灵的意境。诗人通过“斫竹初开三径”“忘却吟诗经年”等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其栖居山林、超然物外的隐逸之趣。诗中“世界悠悠任大千”的旷达胸襟,与其诗人晚年追求平和自适的心境相得益彰。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恬淡悠远,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寄寓着深刻的禅理思考,充分展现了范成大晚年诗歌“平淡中见奇崛”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期间(约1185-1193年),是其诗歌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历经宦海沉浮,诗人归隐田园,“初三迳”等意象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遥相呼应,展现了超脱尘世的隐逸情怀。诗中通过“鸟窠禅”“破戒题句”等意象,抒写了栖居禅境、淡泊世事的超然心境,体现了其晚年诗歌平淡中见奇崛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诗。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时光的感慨以及闲适的心境展开,展现了诗人随意题诗的状态,打破戒律题下自认为无味的诗句,反映出诗人闲适、随性的创作态度和生活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一龛窄似鸟窠禅”,此句把“一龛”比作“鸟窠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狭小的佛龛形象地描绘成鸟巢一样,生动地展现出佛龛空间的逼仄、狭小。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局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静谧、清幽且略带孤寂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如同栖息在鸟窠中的修行者一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拟人:“与老有情冬后暖”,一个“有情”将“岁月的流转”或者“自然的变化”拟人化。仿佛岁月对老人有着特殊的眷顾,在冬天过去后带来温暖。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地体现出时光流转中蕴含的一种温情,也流露出诗人对岁月、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感知,以及在这种感知中所体会到的温暖与慰藉。细节描写:“斫开竹后初三迳,忘却诗来又一年”,这是细节描写。“斫开竹后初三迳”描绘了诗人砍开竹子开辟出三条小路的细节,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闲适、悠然的生活状态,他亲自参与营造生活环境,体现出一种自在与惬意。“忘却诗来又一年”则通过“忘却”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悄然流逝,诗人在专注于当下生活(如斫竹开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年,连作诗这件平日里可能会留意的事都忘记了,从侧面烘托出生活的闲适和时光的无声无息,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3. 分段赏析

“一龛窄似鸟窠禅,世界悠悠任大千。”首联开篇就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佛龛的狭窄,“窄似鸟窠禅”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狭小却充满禅意的空间。“世界悠悠任大千”则将视野从狭窄的佛龛扩展到广阔的大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豁达自在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基调。“与老有情冬后暖,去仙无几日高眠。”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独特态度。“与老有情”体现出诗人对衰老的坦然接受,“冬后暖”则象征着在岁末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去仙无几日高眠”进一步表现出诗人觉得自己离成仙不远,能享受安然高眠的生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斫开竹后初三迳,忘却诗来又一年。”颈联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细节。“斫开竹后初三迳”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通过砍开竹子开辟小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忘却诗来又一年”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斫开竹后”与“忘却诗来”形成工整的时间流逝意象对仗,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破戒忽题无味句,劣能成字不成篇。”尾联诗人打破自己不作诗的戒律,题写这些自认为无味的诗句,勉强成字却不成篇。这种自谦的表达不仅展现出诗人的谦逊品质,更体现出他对创作的随意态度,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注重内心的表达和生活的真实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

下一篇:宋·范成大《苦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