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龛窄似鸟窠禅":一个佛龛狭窄得就像鸟儿筑巢的禅窝,
"世界悠悠任大千":广阔的世界悠悠然,任凭大千世界的纷繁变化。
"与老有情冬后暖":与衰老相伴,却在冬后感受到一丝温暖,
"去仙无几日高眠":距离成仙没有多少时日了,每日都能安然高眠。
"斫开竹后初三迳":砍开竹子后,初次开辟出三条小路
"忘却诗来又一年":忘记作诗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了。
"破戒忽题无味句":打破自己的戒律,忽然题写这些没有韵味的诗句,
"劣能成字不成篇":勉强能够写出字来,却不能连缀成完整的篇章。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闲适诗。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时光的感慨以及闲适的心境展开,展现了诗人随意题诗的状态,打破戒律题下自认为无味的诗句,反映出诗人闲适、随性的创作态度和生活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一龛窄似鸟窠禅”,此句把“一龛”比作“鸟窠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狭小的佛龛形象地描绘成鸟巢一样,生动地展现出佛龛空间的逼仄、狭小。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局促,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静谧、清幽且略带孤寂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如同栖息在鸟窠中的修行者一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拟人:“与老有情冬后暖”,一个“有情”将“岁月的流转”或者“自然的变化”拟人化。仿佛岁月对老人有着特殊的眷顾,在冬天过去后带来温暖。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地体现出时光流转中蕴含的一种温情,也流露出诗人对岁月、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感知,以及在这种感知中所体会到的温暖与慰藉。细节描写:“斫开竹后初三迳,忘却诗来又一年”,这是细节描写。“斫开竹后初三迳”描绘了诗人砍开竹子开辟出三条小路的细节,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闲适、悠然的生活状态,他亲自参与营造生活环境,体现出一种自在与惬意。“忘却诗来又一年”则通过“忘却”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悄然流逝,诗人在专注于当下生活(如斫竹开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年,连作诗这件平日里可能会留意的事都忘记了,从侧面烘托出生活的闲适和时光的无声无息,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3. 分段赏析
“一龛窄似鸟窠禅,世界悠悠任大千。”首联开篇就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佛龛的狭窄,“窄似鸟窠禅”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狭小却充满禅意的空间。“世界悠悠任大千”则将视野从狭窄的佛龛扩展到广阔的大千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豁达自在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基调。“与老有情冬后暖,去仙无几日高眠。”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独特态度。“与老有情”体现出诗人对衰老的坦然接受,“冬后暖”则象征着在岁末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去仙无几日高眠”进一步表现出诗人觉得自己离成仙不远,能享受安然高眠的生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斫开竹后初三迳,忘却诗来又一年。”颈联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细节。“斫开竹后初三迳”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通过砍开竹子开辟小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忘却诗来又一年”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斫开竹后”与“忘却诗来”形成工整的时间流逝意象对仗,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破戒忽题无味句,劣能成字不成篇。”尾联诗人打破自己不作诗的戒律,题写这些自认为无味的诗句,勉强成字却不成篇。这种自谦的表达不仅展现出诗人的谦逊品质,更体现出他对创作的随意态度,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注重内心的表达和生活的真实感受。
下一篇:宋·范成大《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