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莺啼何许":一对对黄莺不知在何处啼叫。
"寻遍绿阴浓处":我四处寻找,找遍了绿树浓荫的地方。
"天气润罗衣":天气湿润,沾湿了我的罗衣,
"病起却忺微暑":病刚好却又有些喜欢这微微的暑热。
# 微暑:天刚开始热起来。,忺:高兴。
"休雨":雨停吧。
"休雨":雨停吧。
"明日榴花端午":明天就是榴花盛开的端午节了。
# 榴花端午:指端午节正是石榴花开的时候。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与季节感怀的词。描绘了词人在夏日病愈后,听到黄莺啼叫,四处寻觅其踪迹,感受着湿润天气和微暑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的期待,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与季节更迭下的思绪流转。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细致描绘了天气对衣物的影响以及自己病愈后对微暑的感受,从触觉等角度展现生活细节,生动传达出词人当下的状态与心境。直抒胸臆:“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直接表达出词人希望雨停下,期待明日端午节榴花盛开的心情,将内心对节日到来的盼望毫无遮掩地呈现。
3. 分段赏析
《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开篇“两两莺啼何许”,从听觉切入,清脆悦耳的莺啼声打破寂静,词人以“何许”这一疑问,瞬间勾起读者好奇,急切想探寻莺啼源头。紧接其后的“寻遍绿阴浓处”,视角一转,从听觉过渡到视觉。“寻遍”二字,生动展现出词人寻觅的执着,于那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浓荫之间,四处探寻黄莺的踪迹,为画面增添灵动活力,营造出静谧又满含生机的氛围。在这描绘中,既有听觉上莺啼的美妙,又有视觉里绿阴的浓郁,动静结合,将端午节时的仲夏景色,渲染得美不胜收,而词人天真活泼的探寻模样,跃然纸上。“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此句聚焦于气候与词人自身状态。一个“润”字,精准捕捉端午节时江南多雨、空气湿润的特点,细密雨丝轻触罗衣,带来丝丝凉意;“微暑”二字,又巧妙点明时节,此时气候逐渐转热,夏日的温热初现端倪。而“忺”字堪称神来之笔,虽着墨不多,却悄然泄露词人内心的喜悦。病后初愈,在这特殊时节,对天气变化的感知更为敏锐,那一丝微热,恰似心底涌起的欣喜,不着痕迹,却满含生活意趣。最后“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词人以急切的口吻,连呼“休雨”,声声祈求,仿若当面可闻,将内心对雨停的渴望抒发得淋漓尽致。为何这般期盼?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端午节别具特色,意义非凡。这一天,人们在门楣堂中插菖蒲、悬艾条,用以驱瘟辟邪;小孩佩戴香囊,大人饮雄黄酒,满是民俗风情;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节日氛围热烈非凡,无论是孩童还是大人,皆满心期待。一旦夏雨倾盆,那“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的娇艳榴花,势必惨遭风雨摧残,节日的热闹喜庆也将大打折扣。如此,词人对明日端午无雨的祝愿与期待,便不难理解,那是对美好节日氛围的珍视,对传统习俗延续的热切盼望。
4. 作品点评
《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是范成大词作中别具一格的小品。虽篇幅短小,却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人们对端午节那浓郁热烈的节日情怀。词中所选之景极为典型,借黄莺啼叫、绿阴浓处、润衣之雨、微暑之热以及榴花端午等景致,全方位渲染出端午时节的独特氛围。叙事简洁凝练,毫无拖沓之感,寥寥数语便将寻觅黄莺、感受气候、期盼天晴等情节叙述清晰。描写细腻生动,“润”“忺”等字如神来之笔,精准传达出词人的真切感受。由此可见,词人在词中展现出非凡的文学造诣,其笔底功夫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