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xún
zhuà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yòu
chén
wěi
yōng
tāo
chén
shì
cóng
suǒ
cháng
kuì
xīn
yán
qiè
rén
jiàn
xián
tuī
shàn
zhī
wèi
wèi‌
shí
shì
bào
guó
zhī
duān
wǎng
shí
guó
jiā
xià
zhào
shū
jiè
shí
wén
fěng
xué
zhě
jìn
gài
tiān
shèng
jīn
èr
shí
nián
tōng
jīng
xué
zhōng
shǒu
dào
zhī
shì
suǒ
shèng
shǔ
ér
hǎi
zhī
guǎng
广
néng
shān
yán
cǎo
zhī
zhòng
zhě
ér
chū
cháo
tíng
ér
wén
nǎi
chén
děng
bèi
suǒ
qiú
ér
shàng
jiàn
méi
zhōu
xún
xíng
chún
xìng
shí
míng
cháng
yǒu
zhòng
suì
tuì
退
ér
xué
lùn
jīng
ér
shàn
shí
biàn
quán
wén
zhāng
wéi
kōng
yán
ér
yǒu
yòng
suǒ
zhuàn
quán
shū
héng
lùn
èr
shí
piān
biàn
hóng
wěi
ér
jīn
shí
yǒu
yòng
zhī
yán
fēi
néng
wén
zhī
shì
rén
wén
xíng
jiǔ
wéi
xiāng
suǒ
chēng
ér
shǒu
dào
ān
pín
yíng
shì
jìn
gǒu
jiàn
yǐn
suì
shèng
shí
suǒ
zhuàn
shū
èr
shí
piān
chén
jǐn
suí
zhuàng
shàng
jìn
wàng
shèng
xià
liǎng
zhì
kàn
xiáng
yǒu
cǎi
zhēn
jǐn
zhuàng
zòu
wén
hòu
chì
zhǐ

译文

右,臣下我身份卑微、才能平庸,却有幸担任侍从之职,没有什么贡献,常常感到愧疚。私下里仰慕古人推荐贤才、推崇善行的做法,认为为时代求得人才,也是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过去国家颁布诏书告诫人们摒弃浮华的文风,教诲勉励学者效法古代,从天圣年间到现在二十多年间,通晓经术研习古道、践行忠诚、坚守道义的士人,收获得数不胜数。然而四海如此广阔,难免会有隐居在山野的人被遗漏,那些自视甚高的人既隐居不出,朝廷也就无法得知他们的存在,这就是像臣这样的人应该去寻访并向上举荐的原因。臣发现眉州平民苏洵,品行敦厚坚毅,性情见识通达明智,也曾经参加过一次官府的考试,没有考中,于是回去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的议论精于事物的道理,善于认识变通权宜,文章不写空泛之言,而期望有实际用处。他撰写的《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言辞辩说,宏大雄伟,博通古代且适合当今,实在是有用的言论,并非只是擅长写文章的士人。他的文章和品行长久以来被乡里人称赞,而他坚守道义、安于贫困,不谋求仕途晋升,如果没有被举荐,就会在圣明的时代被埋没。他撰写的二十篇文章,臣恭敬地随奏状进呈。希望皇上命令两制官员仔细审阅,如果有值得采纳之处,请求给予选拔录用。恭敬地备办奏状奏闻,等候圣上的诏旨。

逐句剖析

"右":右,

"臣猥以庸虚":臣下我身份卑微、才能平庸,

"叨尘侍从":却有幸担任侍从之职,

"无所裨补":没有什么贡献,

"常愧心颜":常常感到愧疚。

"窃慕古人荐贤推善之意":私下里仰慕古人推荐贤才、推崇善行的做法,

"以谓为时得士":认为为时代求得人才,

"亦报国之一端":也是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

"往时自国家下诏书戒时文":过去国家颁布诏书告诫人们摒弃浮华的文风,

"讽励学者以近古":教诲勉励学者效法古代,

"盖自天圣迄今二十余年":从天圣年间到现在二十多年间,

"通经学古、":通晓经术研习古道、

"履忠守道之士":践行忠诚、坚守道义的士人,

"所得不可胜数":收获得数不胜数。

"而四海之广":然而四海如此广阔,

"不能无山岩草野之遗":难免会有隐居在山野的人被遗漏,

"其自重者既伏而不出":那些自视甚高的人既隐居不出,

"故朝廷亦莫得而闻":朝廷也就无法得知他们的存在,

"此乃如臣等辈所宜求而上达也":这就是像臣这样的人应该去寻访并向上举荐的原因。

"伏见眉州布衣苏洵":臣发现眉州平民苏洵,

"履行淳固":品行敦厚坚毅,

"性识明达":性情见识通达明智,

"亦尝一举有司":也曾经参加过一次官府的考试,

"不中":没有考中,

"遂退而力学":于是回去更加努力地学习。

"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他的议论精于事物的道理,善于认识变通权宜,

"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文章不写空泛之言,而期望有实际用处。

"其所撰《权书》、":他撰写的《权书》、

"《衡论》、":《衡论》、

"《机策》二十篇":《机策》二十篇,

"辞辩闳伟":言辞辩说,宏大雄伟,

"博于古而宜于今":博通古代且适合当今,

"实有用之言":实在是有用的言论,

"非特能文之士也":并非只是擅长写文章的士人。

"其人文行久为乡闾所称":他的文章和品行长久以来被乡里人称赞,

"而守道安贫":而他坚守道义、安于贫困,

"不营仕进":不谋求仕途晋升,

"苟无荐引":如果没有被举荐,

"则遂弃于圣时":就会在圣明的时代被埋没。

"其所撰书二十篇":他撰写的二十篇文章,

"臣谨随状上进":臣恭敬地随奏状进呈。

"伏望圣慈下两制看详":希望皇上命令两制官员仔细审阅,

"如有可采":如果有值得采纳之处,

"乞赐甄录":请求给予选拔录用。

"谨具状奏闻":恭敬地备办奏状奏闻,

"伏候敕旨":等候圣上的诏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荐布衣苏洵状》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推荐平民苏洵而写的一篇奏状。当时欧阳修担任侍从官职,他秉持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理念,看到苏洵虽为布衣,但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文章实用,便写下此状向朝廷举荐。文章详细介绍了苏洵的学识、文章特点以及他的品德操守,表达了欧阳修对苏洵的高度赞赏和希望朝廷任用他的迫切愿望,体现了欧阳修惜才爱才、为国家举贤荐能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右,臣猥以庸虚,叨尘侍从,无所裨补,常愧心颜。窃慕古人荐贤推善之意,以谓为时得士,亦报国之一端”:开篇欧阳修谦逊地表明自己身份平凡,担任侍从却无甚贡献,内心愧疚。同时表明自己仰慕古人荐贤之举,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才是报国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往时自国家下诏书戒时文,讽励学者以近古,盖自天圣迄今二十余年,通经学古、履忠守道之士,所得不可胜数”:回顾过去国家倡导学习古代文化、摒弃浮华文风的举措,指出在这二十多年间涌现出了众多通晓经学、坚守道义的人才,说明当时文化氛围良好,为后文引出苏洵做铺垫。“而四海之广,不能无山岩草野之遗,其自重者既伏而不出,故朝廷亦莫得而闻,此乃如臣等辈所宜求而上达也”:通过“四海之广”强调人才分布广泛,可能存在被遗漏的情况,那些自视甚高、隐居不出的人不被朝廷知晓,而臣子有责任去寻访举荐,点明了举荐苏洵的必要性。“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具体介绍苏洵,描述他品行淳朴坚定、见识通达明智,曾经参加考试未中后更加努力学习,展现出他的上进心和坚韧品质。“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进一步阐述苏洵的学识和文章特点,他的议论精通事物道理且善于把握权变,文章注重实用,为后文对其文章的高度评价做铺垫。“其所撰《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详细列举苏洵的著作,评价其文章辞藻雄辩、气势宏大,既博采古代文化又适合当今社会,是实用的言论,强调他不仅有文才,更有实际的见解和能力。“其人文行久为乡闾所称,而守道安贫,不营仕进,苟无荐引,则遂弃于圣时”:说明苏洵的品德和行为受到乡里人的称赞,但他坚守道义、安于贫困,不谋求仕途晋升,如果不被举荐就会被埋没,突出了举荐他的紧迫性。“其所撰书二十篇,臣谨随状上进。伏望圣慈下两制看详,如有可采,乞赐甄录”:表明自己将苏洵的文章随奏状一起呈上,希望朝廷让两制官员审阅,若有可取之处给予录用,体现了他对苏洵的极力推荐和对朝廷任用人才的期待。“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恭敬地表明自己准备好奏状等待皇上的旨意,体现了他对皇上的尊重和奏状的正式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长相思·苹满溪》

下一篇:宋·欧阳修《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