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èi
dié
xíng
xiàn
yīn
shū
suǒ
jiàn
chéng
liáo
yǒu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zhōu
xiōng
huāng
yáo
chē
chū
fāng
lóng
zhāo
tián
huǒ
huáng
luò
cūn
jiǒng
yuán
gāo
bǎi
cǎo
huáng
luàn
míng
dié
hán
què
kōng
cāng
sāng
rén
xíng
bēi
niǎo
xià
liáng
wǎn
yān
máo
diàn
yuè
chū
zǎo
lín
shuāng
jìn
cuī
hán
hòu
cóng
dǎo
suì
ráng
fáng
xíng
lǎn
shān
shuǐ
zhèng
cāng
máng

译文

按照《周礼》中体恤灾荒的规定,应该派遣官家的轺车奔赴四方。清晨人们塑造土龙祭祀,祈求上天降雨,夜间在田间燃起大火,驱逐蝗虫。树叶飘落,孤零零的村庄显得更加遥远,高高的原野上,百草都已枯黄。杂乱的乌鸦在古老的城墙上鸣叫,寒冷中雀鸟聚集在空荡荡的粮仓。桑树下、野地里,农夫忙着送饭下田,在储鱼的池塘边,鸟雀飞落到堤梁上。傍晚的炊烟随月亮的升起弥散在茅屋上方,初升的太阳消融了枣林的白霜。随着寒冷时节的到来,人们赶紧用泥涂抹门窗御寒,在村野的神祠里,大家祈求着年岁丰收。大家不妨到处走走看看,此时的山水一片苍茫之态。

逐句剖析

"周礼恤凶荒":按照《周礼》中体恤灾荒的规定,

# 凶荒:指很严重的荒。,恤:体恤,安抚。,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子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轺车出四方":应该派遣官家的轺车奔赴四方。

# 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地方。,轺车:一般来说,车是由车轮、车轴、车與和伞盖等组成,是古代官家使者所乘的轻便马车。

"土龙朝祀雨":清晨人们塑造土龙祭祀,祈求上天降雨,

# 土龙:古人祈雨时所造的龙形泥塑,以古应龙为原型。有说土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动物,生活在稀松的土壤中,行动敏捷,体形庞大,也有人认为它纯粹是根据蛇幻想出来的。

"田火夜驱蝗":夜间在田间燃起大火,驱逐蝗虫。

"木落孤村迥":树叶飘落,孤零零的村庄显得更加遥远,

# 迥:远,远处。

"原高百草黄":高高的原野上,百草都已枯黄。

"乱鸦鸣古堞":杂乱的乌鸦在古老的城墙上鸣叫,

# 古堞:古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寒雀聚空仓":寒冷中雀鸟聚集在空荡荡的粮仓。

"桑野人行馌":桑树下、野地里,农夫忙着送饭下田,

# 行馌:往田间送饭。

"鱼陂鸟下梁":在储鱼的池塘边,鸟雀飞落到堤梁上。

# 陂:池塘。

"晚烟茅店月":傍晚的炊烟随月亮的升起弥散在茅屋上方,

"初日枣林霜":初升的太阳消融了枣林的白霜。

"墐户催寒侯":随着寒冷时节的到来,人们赶紧用泥涂抹门窗御寒,

# 催:逼迫,催促。,墐户:用泥土堵住门窗。

"丛祠祷岁穰":在村野的神祠里,大家祈求着年岁丰收。

# 岁穰:丰年。,祷:祈祷。,丛祠:荒野丛林间的祠堂。

"不妨行览物":大家不妨到处走走看看,

"山水正苍茫":此时的山水一片苍茫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是宋代欧阳修所著诗篇。该诗运用白描、用典等写作手法,生动勾勒出当年灾荒肆虐下,大地呈现出的满目疮痍、荒芜破败之景,细致描绘了当地百姓为求生存,祈雨驱蝗的急切场景,字里行间满溢着作者对民间疾苦深切的关怀与怜悯。整首诗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把作者在灾区目睹的荒凉惨状,以及百姓祈雨驱蝗的种种情形缓缓道来,营造出苍凉凄切的氛围,情感质朴且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是宋代欧阳修所作。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的夏秋之际,洛阳地区遭遇旱蝗之灾。当时,欧阳修受朝廷委派,前往河南府下辖诸县进行巡察,这首诗便创作于他巡视的旅程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通过对求雨驱蝗等场景的描写,体现出对百姓遭遇灾荒的同情。诗中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乡村的荒寒破败,也流露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之感。而“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一句,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仍能以豁达的心态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怀,于苍茫山水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2. 写作手法

用典:“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引用《周礼》中在凶荒之年派遣使者巡视安抚百姓的典故,点明自己出行的依据和目的,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动静结合:“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前两句描绘静态的秋景,树木凋零、孤村偏远、百草枯黄;后两句加入动态描写,乱鸦鸣叫、寒雀聚集,动静相衬,渲染出乡村的荒寂氛围。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以典故开篇,说明自己因公务出行巡视,为全诗定下基调,表明此行目的是关注民生,应对凶荒。中间八句:从“土龙朝祀雨”到“寒雀聚空仓”,描写应对灾荒的措施和乡村的荒秋景象,通过土龙求雨、田火驱蝗表现人们应对灾荒的努力,而木落、百草黄、乱鸦、寒雀等景象,渲染出乡村在灾荒下的萧索与荒寂。接下来四句:“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描绘乡村的农事活动和早晚景色,展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在荒寂之中又透露出一丝生机。最后两句:“墐户催寒侯,丛祠祷岁穰。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写随着寒天来临人们的准备和对丰年的祈祷,天气转寒,人们修补门户,在祠庙中祈祷丰收,同时诗人认为不妨在行途中观赏景物,此时山水一片苍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寄张至秘校》

下一篇:宋·欧阳修《丛翠亭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