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高台半已倾":我前去寻访古迹昆丘台,只见高台已大半倾颓,
"春郊谁从彩旗行":春日的郊外,是谁跟随着彩旗出行。
# 谁:一作随。
"喜闻车马人同乐":欣喜地听闻车马声中人们一同欢乐,
"惯听笙歌鸟不惊":鸟儿也习惯了这悠扬的笙歌,不再受惊。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访古高台半已倾”,诗人点明自己的行为是访古,而所访的昆丘台如今已大半倾颓。这一景象瞬间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沧桑氛围中,让人感受到岁月对古迹的侵蚀,引发对往昔的遐想。次句“春郊谁从䌽旗行”,笔锋一转,诗人将视角从破败的昆丘台转向春日的郊外。春日的郊外,彩旗飘扬,人们或骑马或乘车,热热闹闹地出行。一个“谁从”,仿佛在询问又似在感慨,展现出人们在春日里的欢快与活力,与昆丘台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喜闻车马人同乐“,末句”惯听笙歌鸟不惊”,进一步描绘春郊的热闹场景。诗人听闻车马声中人们欢声笑语,共同享受着欢乐时光,悠扬的笙歌不断,连鸟儿都习以为常,不再受惊。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出扬州春日里百姓生活的安乐祥和,也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喜爱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