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shǐ
使
dào
zhōng
yán
cháng
yù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chū
ruì
xiá
hōng
mén
zhàng
gòng
qīn
chí
shǐ
使
zhě
jié
xiǎo
chū
míng
gōng
chéng
què
qīng
yān
lóu
tái
bái
zhōng
xiù
jiān
jiāo
yuè
yuè
diāo
xiù
méng
méng
shuò
jīng
biāo
cǎn
biān
chéng
huà
jiǎo
xióng
guò
qiáo
fēn
shuǐ
huí
shǒu
xiàn
nán
hóng
鸿
shān
chuān
tiān
wén
yuè
tóng
ér
tóng
néng
zǒu
yāo
gōng
xiǎn
xíng
chóu
shī
pán
gāo
qióng
shān
shēn
wén
huàn
鹿
lín
hēi
shēng
fēng
sōng
hán
xiǎng
bīng
tōng
wàng
píng
chóu
驿
jiǒng
kuàng
jué
tiān
qióng
jùn
lái
shān
běi
qīng
qín
chū
hǎi
dōng
wéi
fēi
zǒu
jìn
zhàng
shuǐ
quán
kōng
jiǎng
xìn
lín
fāng
zūn
xián
lóng
zhuó
bīng
shāo
jiǔ
chì
dòng
kuài
shuāng
hóng
bái
cǎo
jīng
chūn
zài
huáng
shā
jìn
méng
xīn
nián
fēng
jiàn
biàn
guī
xuě
chū
róng
zhī
shì
qiáng
jiē
nǎi
bìng
wēng
shēn
cán
hàn
guī
guó
lùn
gōng

译文

初升的太阳和祥瑞的云霞相互映衬,都城门外设下饯行的帷帐。我亲自手持使者的符节,在清晨走出大明宫。都城的城阙上青烟袅袅升起,楼台在白茫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装饰华美的马鞍上的马骄傲地跳跃着,穿着貂皮袖衣的身影在紫色雾气中隐隐约约。北方的原野上狂风呼啸,景象凄惨,边城的画角声雄浑有力。走过桥时,水流将道路分开,我回首羡慕向南飞去的大雁。虽然两地之间山川阻隔,但天空中的日月却是相同的。这里的儿童能够骑马奔跑,妇女也能腰间佩带弓箭。行走在艰险的路途上担心迷失方向,盘旋在高峻的山路上感觉路快要走到尽头。在深山中能听到呼唤鹿的声音,黑暗的树林中仿佛自然生起了风。松林山谷中寒冷的声音更加清晰,结冰的溪流仿佛呜咽后又畅通了。望着平坦的道路,忧愁驿站遥远,原野空旷让人感觉天空更加高远。骏马从山北而来,轻盈的飞禽从海东飞来。打猎时飞禽走兽都被围猎殆尽,迁移营帐时水泉也干涸了。与邻国讲求信用,关系和睦,尊重贤才,礼节也十分隆重。凿开冰块烧酒,酒色泛红,冰冻的鱼片如霜红的丝缕。白草经过春天依然存在,黄沙整天都是昏暗朦胧的。新年的风逐渐转变,归途上的雪开始融化。办理公事需要竭尽全力,可叹我只是一个年老多病的人。深深惭愧不如汉代的苏武,苏武归国后不谈论自己的功劳。

逐句剖析

"初旭瑞霞烘":初升的太阳和祥瑞的云霞相互映衬,

# 旭:一作日。

"都门祖帐供":都城门外设下饯行的帷帐。

"亲持使者节":我亲自手持使者的符节,

"晓出大明宫":在清晨走出大明宫。

"城阙青烟起":都城的城阙上青烟袅袅升起,

"楼台白雾中":楼台在白茫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绣鞯骄跃跃":装饰华美的马鞍上的马骄傲地跳跃着,

# 鞯:一作鞍。

"貂袖紫蒙蒙":穿着貂皮袖衣的身影在紫色雾气中隐隐约约。

"朔野惊飙惨":北方的原野上狂风呼啸,景象凄惨,

"边城画角雄":边城的画角声雄浑有力。

"过桥分一水":走过桥时,水流将道路分开,

"回首羡南鸿":我回首羡慕向南飞去的大雁。

"地里山川隔":虽然两地之间山川阻隔,

# 里:续校:一作理。

"天文日月同":但天空中的日月却是相同的。

"儿童能走马":这里的儿童能够骑马奔跑,

"妇女亦腰弓":妇女也能腰间佩带弓箭。

"度险行愁失":行走在艰险的路途上担心迷失方向,

# 度险行愁失:“度险”二句:一作斗绝夸天险,高盘畏路穷。

"盘高路欲穷":盘旋在高峻的山路上感觉路快要走到尽头。

"山深闻唤鹿":在深山中能听到呼唤鹿的声音,

"林黑自生风":黑暗的树林中仿佛自然生起了风。

# 生:一作成。

"松壑寒逾响":松林山谷中寒冷的声音更加清晰,

"冰溪咽复通":结冰的溪流仿佛呜咽后又畅通了。

# 冰溪:一作溪流。

"望平愁驿迥":望着平坦的道路,忧愁驿站遥远,

"野旷觉天穹":原野空旷让人感觉天空更加高远。

"骏足来山北":骏马从山北而来,

"轻禽出海东":轻盈的飞禽从海东飞来。

"合围飞走尽":打猎时飞禽走兽都被围猎殆尽,

"移帐水泉空":迁移营帐时水泉也干涸了。

"讲信邻方睦":与邻国讲求信用,关系和睦,

"尊贤礼亦隆":尊重贤才,礼节也十分隆重。

"斫冰烧酒赤":凿开冰块烧酒,酒色泛红,

# 斫:一作研。

"冻脍缕霜红":冰冻的鱼片如霜红的丝缕。

# 冻:一作斫。

"白草经春在":白草经过春天依然存在,

"黄沙尽日蒙":黄沙整天都是昏暗朦胧的。

"新年风渐变":新年的风逐渐转变,

"归路雪初融":归途上的雪开始融化。

"祗事须强力":办理公事需要竭尽全力,

"嗟予乃病翁":可叹我只是一个年老多病的人。

"深惭汉苏武":深深惭愧不如汉代的苏武,

"归国不论功":苏武归国后不谈论自己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是北宋欧阳修在至和二年奉命出使途中所作的五言排律。此诗记录了诗人奉使出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开篇描绘了都城门外饯行的场景,诗人手持使者符节踏上征程。途中,诗人描写了北方边塞的壮丽与荒凉,如惊飙、画角、深山、黑林等,展现了边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同时,诗中也涉及到与邻国的外交活动,体现了讲信尊贤的友好氛围。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在奉使过程中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因年老多病而力不从心的感慨,最后以自愧不如苏武作结,深化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核心是奉使道中的经历与感悟,开篇呈现都城门外饯行场景,诗人持节出发,勾勒出庄重氛围,诗人抒发内心感受,既有对平野天穹的感慨,又有对自身年老病弱的叹息,以不如苏武作结,深化了自谦与反思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深惭汉苏武”运用了用典手法。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历经艰辛,始终坚守气节,最终归国,其事迹成为忠诚与坚韧的典范。诗人在此借苏武典故自谦功绩,将自己与苏武对比,觉得自己远不能及。表面上表达了对苏武的敬重以及自愧不如的惭愧之情,但实际上也暗含了自己在奉使途中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决心。同时,以苏武自比,也体现出诗人面对艰难处境时,如苏武般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诗歌更具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初旭瑞霞烘,都门祖帐供。亲持使者节,晓出大明宫”开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出行图景,初升的太阳与瑞霞相互烘托,营造出祥瑞的氛围。都城门外设下祖帐,为诗人饯行,增添了仪式感。诗人亲自手持使者符节,在清晨走出大明宫,表现出使命的庄重和诗人肩负的责任,奠定了全诗严肃而宏大的基调。“城阙青烟起,楼台白雾中。绣鞯骄跃跃,貂袖紫蒙蒙”此段进一步描写都城的环境,城阙上青烟袅袅,楼台在白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绣鞯上的马骄傲地跳跃,貂袖身影在紫色雾气中隐隐约约,通过对出行队伍的细致描写,展现出队伍的华丽和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奉使出行的隆重。“朔野惊飙惨,边城画角雄。过桥分一水,回首羡南鸿”诗人进入北方边塞,朔野上狂风呼啸,景象凄惨,边城的画角声雄浑有力,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过桥时水流将道路分开,诗人回首羡慕向南飞去的大雁,大雁象征着归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前文的庄重形成对比,凸显出内心的柔情。“地里山川隔,天文日月同。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此段从地理和天文的角度进行思考,虽然两地山川阻隔,但日月相同,体现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感慨。同时,描写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儿童能骑马奔跑,妇女也能腰间佩带弓箭,展现了边塞人民的豪迈和勇猛,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度险行愁失,盘高路欲穷。山深闻唤鹿,林黑自生风”诗人描述了行程中的艰难险阻,行走在艰险的道路上担心迷失方向,盘旋在高峻的山路上感觉路快要走到尽头,表现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山中传来唤鹿的声音,黑暗的树林中仿佛自然生起了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神秘和恐怖,突出了行程的艰辛。“松壑寒逾响,冰溪咽复通。望平愁驿迥,野旷觉天穹”通过对松壑和冰溪的描写,松壑中寒冷的声音更加清晰,结冰的溪流仿佛呜咽后又畅通了,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望着平坦的道路,忧愁驿站遥远,原野空旷让人感觉天空更加高远,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骏足来山北,轻禽出海东。合围飞走尽,移帐水泉空”此段描写了打猎的场景,骏马从山北而来,轻盈的飞禽从海东飞来,展现了边塞的生机与活力。打猎时飞禽走兽都被围猎殆尽,迁移营帐时水泉也干涸了,暗示了打猎的收获和营帐的变迁,从侧面反映出边塞的生活状态。“讲信邻方睦,尊贤礼亦隆。斫冰烧酒赤,冻脍缕霜红”诗人描述了与邻国的外交活动,与邻方讲求信用,关系和睦,尊重贤才,礼节也十分隆重,体现了良好的外交氛围。同时,描写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凿开冰块烧酒,酒色泛红,冰冻的鱼片如霜红的丝缕,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情。“白草经春在,黄沙尽日濛。新年风渐变,归路雪初融”此段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白草经过春天依然存在,黄沙整天都是昏暗朦胧的,表现出边塞的荒凉和单调。新年的风逐渐转变,归途上的雪开始融化,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也流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期待。“祗事须彊力,嗟予乃病翁。深惭汉苏武,归国不论功”诗人感慨办理公事需要竭尽全力,但自己却是一个年老多病的人,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无奈。最后以深惭不如汉代苏武作结,苏武归国后不谈论自己的功劳,而诗人却因自身状况和可能的未竟之功而感到惭愧,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对使命的担当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寄题梅龙图滑州溪园》

下一篇:宋·欧阳修《龙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