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笼毛羽日低摧":被关在笼子里的鹤,羽毛一天比一天低垂萎靡,
"野水长松眼暂开":当它见到野外的流水和高大的松树时,双眼才顿时明亮起来。
"万里松风天外意":在万里秋风中,它怀有冲向天外的远大志向,
"日斜闲啄岸边苔":夕阳西下时,它又悠闲地在岸边啄食着青苔。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以鹤自比,用鹤在樊笼中毛羽低摧的状态,象征诗人自己在官场等环境中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仕途不得志。以“野水长松”象征自由广阔的理想天地,表达对自由生活、超脱境界的向往。“万里秋风”象征着高远的志向或广阔的天地,展现诗人内心对广阔世界和宏大理想的追求。对比:“樊笼毛羽日低摧”中被关在樊笼里萎靡的鹤与“野水长松眼暂开”中看到自然美景焕发光彩的鹤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鹤在束缚与自由两种状态下的不同,也体现出诗人对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借景抒情:“野水长松眼暂开”“万里秋风天外意,日斜闲啄岸边苔”借“野水”“长松”“秋风”“日斜”“岸苔”等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情感,使景中含情,情与景相互交融。
2. 分段赏析
《鹤》第一句以“樊笼”象征束缚,“毛羽日低摧”形象描绘鹤在牢笼中日渐萎靡的状态。诗人以鹤自喻,暗指自身在官场中受困的压抑处境,“日低摧”三字既写鹤的生理状态,又隐喻精神上的消磨,体现出对仕途束缚的不满与对自由的渴望。第二句“野水长松”象征自由广阔的自然天地,与首句“樊笼”形成鲜明对比。“眼暂开”三字极具动态感,展现鹤见到自然景象时瞬间焕发出的神采,暗含诗人对挣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强烈向往。第三句“万里秋风”以宏大意境象征诗人的远大抱负与超脱情怀,“天外意”三字将鹤的目光引向无穷天际,暗喻精神境界的超越。第四句“日斜闲啄岸边苔”陡然转向静谧画面,以“闲啄”的闲适动作收束,体现诗人在经历世事纷扰后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全诗通过四句递进式的意象转换,以鹤的视角隐喻人生困境与精神突围,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上一篇:宋·欧阳修《东斋对雪有怀》
下一篇:宋·欧阳修《洗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