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ōng
xiù
cái
shū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xiū
dùn
shǒu
bái
xiān
bèi
jūn
xià
qián
shì
shū
wén
sān
piān
ér
zhī
hào
ruò
qiān
wàn
yán
zhī
duō
shǎo
dìng
ér
shì
yān
cái
shù
bǎi
yán
ěr
fēi
fēng
xióng
pèi
rán
yǒu
zhī
shì
zhì
rán
yóu
huàn
chāng
chāng
yǒu
kāi
zhī
shǐ
使
qián
zhě
hào
xué
zhī
qiān
yán
xiū
cái
yòng
shí
shì
róng
shì
huǐ
qīng
zhòng
dòng
rén
shì
zhī
jiǎ
wéi
zhòng
jiè
ér
hòu
jìn
zhě
xiū
yān
xiān
bèi
xué
jīng
wén
xióng
shī
shí
yòu
fēi
dài
xiū
ér
wéi
zhòng
ér
hòu
jìn
zhě
rán
ér
huì
rán
jiàn
lín
ruò
yǒu
suǒ
fēi
móu
dào
rén
ér
wèn
yān
zhě
xué
zhě
wèi
shǐ
wèi
dào
ér
zhì
zhě
xiǎn
yān
fēi
dào
zhī
rén
yuǎn
xué
zhě
yǒu
suǒ
yān
ěr
gài
wén
zhī
wèi
yán
nán
gōng
ér
yuè
ér
shì
zhī
xué
zhě
wǎng
wǎng
zhī
yǒu
gōng
yān
yuē
吾学足矣
吾学足矣
xué
shèn
zhě
zhì
bǎi
shì
guān
xīn
yuē
吾文士也
吾文士也
wén
zhí
wén
ér
。”
。”
suǒ
zhì
zhī
xiǎn
kǒng
lǎo
ér
guī
liù
jīng
zhī
zuò
shù
nián
zhī
qǐng
ěr
rán
zhě
chūn
qiū
shū
zhě
shī
yòng
gōng
shǎo
ér
zhì
zhì
shèng
rén
zhī
wén
suī
rán
dào
shèng
zhě
wén
nán
ér
zhì
mèng
huáng
huáng
xiá
zhù
shū
xún
qīng
gài
wǎn
ér
yǒu
zuò
ruò
yún
zhòng
yān
fāng
miǎn
yān
yán
dào
wèi
ér
qiáng
yán
zhě
hòu
zhī
huò
zhě
jiàn
qián
shì
zhī
wén
chuán
wéi
xué
zhě
wén
ér
qín
ér
zhì
xià
suǒ
wèi
zhōng
终日不出于轩序
终日不出于轩序
néng
zòng
héng
gāo
xià
jiē
zhě
dào
ruò
dào
zhī
chōng
yān
suī
xíng
tiān
yuān
quán
zhī
xiān
bèi
zhī
wén
hào
pèi
rán
wèi
shàn
ér
yòu
zhì
wéi
dào
yóu
wéi
wèi
guǎng
广
ruò
zhǐ
yān
mèng
xún
zhì
ér
nán
xiū
xué
dào
ér
zhì
zhě
rán
xìng
gān
suǒ
yuè
ér
suǒ
zhǐ
yīn
zhī
néng
zhǐ
yòu
xiū
zhī
shǎo
jìn
yān
xìng
shèn
xìng
shèn
xiū
bái

译文

修顿首禀告,尊敬的吴充先生。前几天承蒙您给我一封信和三篇文章,打开一读,好像有成千上万的文字,等到稍稍定神细看,知道不过几百字。如果不是词义丰富立意高远,气势充沛而不可抵挡,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但是,您自己还担心没有人开导,无所适从,写作难于提高,这是您一心向学的客气话罢了。我既无济世之才,官位也不尊荣显赫,我的批评或表扬无足轻重,我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心。世上想借名人的声望来抬高自己,借大人物的权力帮助自己上进的人,从我这里又能得到什么呢?您学业精进,文章雄健,本来就有用于时,也不必依靠我的声誉来抬高,依靠我的力量来上进。但是,承蒙您来看望我,好像有什么要求,莫非是急于寻求正道,不选择什么人而问了吧?求学的人未尝不想求得道,但真正达到目的的却很少;这并不是道离开人很远,而是学习的人被某些假象迷惑了。说起作文,难于写得精巧令人喜爱,容易取悦于一时使自己满足。世上求学的人往往沉迷在这一点上,偶尔有高明的地方,便说:“我的学问够了。”沉迷得厉害的人甚至百事不关心,说:“我是一个文人,专心写文章罢了。”这就是求道很少达到目的的原因。从前孔子年老了回到鲁国,整理六经,不过花了几年的短时间。但是,他攻读《易》时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春秋》,读《尚书》时,好像没有《诗》,这是他之所以用功少而能登峰造极的原因?圣人的文章,虽然我们赶不上,但是,总的说来道的境界高,文章便不难具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孟子终日奔忙到处游说,没有空暇著书,荀子也到了晚年才写书。至于扬雄、王通,他们都是勉强模仿前人的言词来著述,这是道不足而勉强写作的表现。后世糊涂,愚昧的人,只看到前代的文章传了下来,以为学习就是舞文弄墨而已,所以越勤苦努力越达不到目的。这正是您所说的,“整天关在房间里写,文章不能纵横驰骋,随心所欲”,其原因在于道不充实。如果道充实了,即使能够遨游于天地之间,潜入深渊泉水之中,也没有达不到的。您的文章就像汪洋大海,气势充沛,可称得上好文章了。而且,您又立志求道,还认识到自己不够,如果不停止的话,孟子、荀子的境界也是不难的了。我是学道而没有达到目的的人,不过幸而不满足于一时的喜爱,也不沉溺于微小的成绩而停止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逐句剖析

"修顿首白":修顿首禀告,

# 顿首: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先辈吴君足下":尊敬的吴充先生。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前几天承蒙您给我一封信和三篇文章,

"发而读之":打开一读,

"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好像有成千上万的文字,

"及少定而视焉":等到稍稍定神细看,

"才数百言尔":知道不过几百字。

"非夫辞丰意雄":如果不是词义丰富立意高远,

# 辞丰意雄:辞雄意丰。

"沛然有不可御之势":气势充沛而不可抵挡,

# 沛然:盛大的样子。沛,一作“霈”。

"何以至此":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但是,您自己还担心没有人开导,无所适从,写作难于提高,

# 伥伥: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此好学之谦言也":这是您一心向学的客气话罢了。

"修材不足用于时":我既无济世之才,

"仕不足荣于世":官位也不尊荣显赫,

"其毁誉不足轻重":我的批评或表扬无足轻重,

"气力不足动人":我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心。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世上想借名人的声望来抬高自己,

# 假:借助。

"借力而后进者":借大人物的权力帮助自己上进的人,

"奚取于修焉":从我这里又能得到什么呢?

# 奚取:得到什么?

"先辈学精文雄":您学业精进,文章雄健,

"其施于时":本来就有用于时,

"又非待修誉而为重":也不必依靠我的声誉来抬高,

"力而后进者也":依靠我的力量来上进。

"然而惠然见临":但是,承蒙您来看望我,

"若有所责":好像有什么要求,

# 责:求。

"得非急于谋道":莫非是急于寻求正道,

"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不选择什么人而问了吧?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求学的人未尝不想求得道,

# 为道:领会、实践道。“道”在这里指儒家思想体系。,未始:未尝。

"而至者鲜焉":但真正达到目的的却很少;

# 鲜:少。

"非道之于人远也":这并不是道离开人很远,

"学者有所溺焉尔":而是学习的人被某些假象迷惑了。

# 溺:沉浸不能自拔。

"盖文之为言":说起作文,

"难工而可喜":难于写得精巧令人喜爱,

"易悦而自足":容易取悦于一时使自己满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世上求学的人往往沉迷在这一点上,

"一有工焉":偶尔有高明的地方,

"则曰":便说:

"“":“我的学问够了

"。”":。”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沉迷得厉害的人甚至百事不关心,

"曰":说:

"“":“我是一个文人

",":,

"职于文而已":专心写文章罢了。”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这就是求道很少达到目的的原因。

"昔孔子老而归鲁":从前孔子年老了回到鲁国,

"六经之作":整理六经,

"数年之顷尔":不过花了几年的短时间。

"然读《易》者如无《春秋》":但是,他攻读《易》时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春秋》,

"读《书》者如无《诗》":读《尚书》时,好像没有《诗》,

"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这是他之所以用功少而能登峰造极的原因?

# 至于至:至,到达。至,竞,最高境界。

"圣人之文虽不可及":圣人的文章,虽然我们赶不上,

"然大抵道胜者":但是,总的说来道的境界高,

"文不难而自至也":文章便不难具有很深的造诣。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所以,孟子终日奔忙到处游说,没有空暇著书,

# 皇皇:同“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

"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荀子也到了晚年才写书。

# 荀卿: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有《荀子》三十二篇。

"若子云、":至于扬雄、

# 子云:扬雄,字子云。扬雄《太玄》模仿《易》,《法言》模仿《论语》。

"仲淹":王通,

# 仲淹:王通,字仲淹,隋末人。模仿《春秋》作《元经》,模仿《论浯》作《中说》。

"方勉焉以模言语":他们都是勉强模仿前人的言词来著述,

"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这是道不足而勉强写作的表现。

"后之惑者":后世糊涂,

"徒见前世之文传":愚昧的人,只看到前代的文章传了下来,

"以为学者文而已":以为学习就是舞文弄墨而已,

"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所以越勤苦努力越达不到目的。

"此足下所谓":这正是您所说的,

"“":“整天关在房间里写

# 轩序:有窗栏的长廊或小室曰“轩”,东西厢房曰“序”。“不出轩序”是个比喻,说的是写文章只能在“长廊、厢房”中徘徊,从未“登堂入室”。

",":,

"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文章不能纵横驰骋,

"者也":随心所欲”,

"道不足也":其原因在于道不充实。

"若道之充焉":如果道充实了,

"虽行乎天地":即使能够遨游于天地之间,

"入于渊泉":潜入深渊泉水之中,

"无不之也":也没有达不到的。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您的文章就像汪洋大海,气势充沛,

"可谓善矣":可称得上好文章了。

# 善:完美。

"而又志于为道":而且,您又立志求道,

"犹自以为未广":还认识到自己不够,

"若不止焉":如果不停止的话,

"孟、":孟子、

"荀可至而不难也":荀子的境界也是不难的了。

"修学道而不至者":我是学道而没有达到目的的人,

"然幸不甘于所悦":不过幸而不满足于一时的喜爱,

"而溺于所止":也不沉溺于微小的成绩而停止不前。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

"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

"幸甚":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

"幸甚":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

"修白":欧阳修禀告。

# 修白:和开头“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都是古代书信体抬头及落款的格式。信中以姓称吴充而称己不用第一人称“余”“吾”,用第三人称名字称己,是古代书信体表尊重对方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吴充秀才书》是宋代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也是一封书信,该书信核心围绕“道”(圣贤思想内核)与“文”(修辞技法)的辩证关系展开,提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的核心论断,着重阐释思想内涵对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影响。文中尖锐批判士人群体治学态度浮躁,“求道”过程中稍获寸进便“终日不出轩序”,沉溺于“弃百事不关于心”的封闭状态,导致其学术境界难以突破。作为具有经世致用色彩的思想家,欧阳修主张的“道”绝非空泛玄理,而是涵盖政治方略、学术体系及道德实践等现实维度,这种将古文革新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立场,深刻揭示了其文学理论与北宋社会转型期存在着本质性的内在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答吴充秀才书》这篇散文是欧阳修于康定元年(1040年)回复吴充的答书。时值吴充赴京应试,携带文章行卷请益,欧阳修遂撰此答书阐释文道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此文既是一封书信,更是欧阳修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理论宣言。文章围绕“道”(儒家圣贤之道及思想内涵)与“文”(辞章技巧)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的核心命题,系统阐释了思想修养对文学创作的决定性作用。其中“道为文本”的论断,不仅批判了当时文坛重形式轻内容的浮靡之风,更构建起以道统文的古文理论体系。

2. 分段赏析

本文开篇盛赞来书“学精文雄”且志在弘道;继而剖析时人虽初怀慕道心而“至者鲜”之弊,盖因多“滞于文辞”,“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中段援孔孟荀卿构建义理范式,复取扬雄(子云)、王通(仲淹)及“后之惑者”形成正反对照,更以“足下”体悟佐证,遂确立“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之旨;末章以道义相勖收束全篇。通篇贯穿着“寄意深长”的运思方式,通过层递推衍与往复辩难,将纡徐婉转的宋调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3. 作品点评

此文是一封书信,也是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一篇纲领性文章。作者以答吴充问难为契机,由剖析时下文人的普遍弊病切入,援引古人事例进行对照论证,既深化了"文道关系"的理论阐释,又暗含对受信者的循循善诱。尤为可贵者,全篇虽具指导意义却毫无说教之态,既充分肯定吴充的文学造诣与求道热忱,又巧妙运用"若某之言......"等谦抑句式,形成绵密周至的论述节奏与温润含蓄的劝谕风格,充分展现了北宋古文家特有的思辨智慧与对话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通篇只是一句:道足而文自生。持此立论,便已探骊得珠。

明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庐陵全集》

# 卓然有主于胸中,而笔底又能行之于清折。看他笔笔清深,笔笔曲折。

明金人瑞《评注才子古文》卷12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酬圣俞朔风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