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晚此园中":去年秋天的傍晚,在这座园林中。
"携手玩芳丛":我与你携手同游,赏玩芬芳的花丛。
# 芳丛:即花丛。
"拈花嗅蕊":我们拈起花瓣,轻嗅花蕊,
"恼烟撩雾":在如烟似雾的景致里嬉戏,
# 恼烟撩雾:缭绕的雾气。
"拚醉倚西风":不惜沉醉,倚着西风享受这美好。
"今年重对芳丛处":今年再次面对这丛花的地方,
"追往事、":追忆往昔往事、
"又成空":一切又成空幻。
"敲遍阑干":我敲遍栏杆,
# 阑干:栏杆。
"向人无语":默默无言,
"惆怅满枝红":满心惆怅,望着满枝盛开的红花更觉孤寂。
#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秋日重游旧地、怀旧抒情的“少年游”词。描绘了去年秋晚在园中与恋人携手赏芳丛、拈花嗅蕊、醉倚西风的甜蜜场景;今年重临旧地,往事成空,敲遍阑干、对满枝红花无语,满是惆怅。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当下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写去年“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的甜蜜欢娱,下片写今年“追往事、又成空。敲遍阑干,向人无语,惆怅满枝红”的孤寂惆怅,今昔对比强烈,凸显情感落差,强化怀旧与怅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惆怅满枝红”一句,“满枝红”本是鲜艳繁盛的乐景——红花绽放象征生机与美好,却与词人“惆怅”的哀情形成反差,红花越繁盛,越衬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花色越艳丽,越突出现实与回忆的落差。以乐景的热闹反衬内心的寂寥,强化了“美好易逝、欢情难再”的哀伤,让愁绪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去年秋晚此园中”,简洁点明时间、地点,瞬间拉回往昔回忆,为甜蜜场景铺陈。“携手玩芳丛”,一个“携手”,将恋人相伴的亲密尽显,“玩芳丛”勾勒出二人在花丛间赏玩的温馨画面,让美好氛围初显。“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细腻刻画互动细节:轻轻拈花、细细嗅蕊,在如烟似雾的朦胧景致里嬉戏,甚至甘愿沉醉,倚着西风享受这份浪漫。“拈”“嗅”动作精准,“恼烟撩雾”以拟人化写法,赋予烟雾灵动之感,烘托出欢快氛围,“拚醉”更突出情感的炽热投入,把去年秋晚的甜蜜欢愉渲染得淋漓尽致。下片笔锋一转,“今年重对芳丛处,追往事、又成空”,回到现实,同样的园林、同样的花丛,往昔甜蜜却如梦幻消逝。“重对”与“又成空”形成强烈反差,将情感从美好回忆拽入孤寂现实,奠定惆怅基调。“敲遍阑干,向人无语,惆怅满枝红”,“敲遍阑干”是寂寞难遣的动作,尽显心绪烦乱;“向人无语”,纵有千言万语,却无人可诉,孤独感浓郁;“惆怅满枝红”,以满枝盛放的红花为背景,红花越鲜艳,内心的惆怅越深沉,以乐景衬哀情,把怀旧与怅惘之情推向顶点,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词人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的复杂心绪。
下一篇:宋·欧阳修《好女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