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鸡号荒林":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
# 寒:一作晨。
"山壁月倒挂":山峰壁立,落月像倒挂在山腰。
# 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披起衣裳,凝视将退的夜色,
"揽辔念行迈":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 迈:远。,行:一作遐。,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
"我来夏云初":当我来时,正值夏初,
# 我来夏云初:“我来”句指四月诗人奉使至河东。云:语气助词,无实义。
"素节今已届":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 届:到。,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
"高河泻长空":银河在长空奔泻,
# 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势落九州外":好像要飞出中国大地。
"微风动凉襟":凉风轻轻吹拂衣襟,
"晓气清余睡":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 气清余睡:一作色清馀暖。
"缅怀京师友":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
"文酒邈高会":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 高会:盛会。,邈:高远。,文酒:饮酒赋诗。文,一作有。
"其间苏与梅":其中有苏、梅二人,
"二子可畏爱":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 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礼记·曲礼》:“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篇章富纵横":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
"声价相磨盖":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 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
"万窍号一噫":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 万窍号一噫:“万窍”句语本《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意谓大风起处,万穴齐鸣。这里用来比喻苏舜钦雄健的诗风。
"有时肆颠狂":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
"醉墨洒滂霈":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好像奔驰的千里马,
# 马:一作足。,譬:一作势。
"已发不可杀":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 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
"一一难柬汰":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 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
"石齿漱寒濑":就像寒泉冲击锐石,清冷峻峭。
# 石齿漱寒濑:“石齿”句用寒流漱石的声音比喻梅诗的清切。石齿:尖峭的石滩。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他已经写诗三十年,
"视我犹后辈":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 我犹后:一作后犹无。
"文词愈清新":文词更加清新美妙,
"心意虽老大":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
# 虽:一作难。
"譬如妖韶女":譬如那妖娆的美女,
# 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老自有余态":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近诗尤古硬":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
# 硬:一作淡。
"咀嚼苦难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 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
"真味久愈在":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
# 轹:超越,胜。一作烁。
"举世徒惊骇":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 徒:一作尽。
"梅穷独我知":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
# 独我知:一作我独奇。
"古货今难卖":正像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 今难卖:一作今谁买。,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货,一作物。
"二子双凤凰":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
"百鸟之嘉瑞":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他们正在云间翱翔,
# 云烟一翱翔:“云烟”句指苏舜钦当时身官清要,以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羽翮一摧铩":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 羽翮一摧铩:“羽翮”句指梅尧臣当时沉沦下僚,至开封待调。羽翮(hé):羽毛。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
"终日鸣哕哕":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 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苦思之":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
# 问胡:一作相问。胡,为什么。
"对酒把新蟹":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 对酒把:一作把酒对。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人寄友诗。描述了自身的夜行经历,品评了友人诗歌风格,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及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以“食橄榄”喻梅尧臣诗的韵味:将梅尧臣的诗比作橄榄,说明其诗耐人细细琢磨才能欣赏,突出其诗风的古硬和独特韵味。用典:“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化用“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典故,出自《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徐娘指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但萧绎对她并不宠爱。徐昭佩为了宣泄心中的愤怒与不平,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后人便以“徐娘”借指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此诗以“妖娆女”比喻梅尧臣,说明其诗虽随年龄增长但仍具清新之感。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四十八句,可依内容划分为五个部分。开篇前十句为第一节,紧扣诗题“水谷夜行”展开,作为全诗的引子。首联以“鸡声惊起”起笔,“憨”“号”“荒”等字眼,勾勒出一派荒凉冷寂的氛围;“山壁月倒挂”一句,生动描摹残月将落之景,与首句的荒寒意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颔联直叙清晨赶路的情景;颈联则借“初离京师时夏木葱茏,而今已入素秋”的时节变化,暗喻出行之久,为后文怀念京师埋下伏笔。同样是描写破晓时分,李商隐笔下“长河渐落晓星沉”尽显凄丽婉约,而此诗中“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却气势雄浑,境界宏阔。尾联以天将破晓、睡意全消收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缅怀”二句承上启下,诗人由眼前孤寂的夜行,联想到昔日京师文人雅集时诗酒唱和的热闹场景,冷落的旅途与热烈的聚会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笔触从高朋满座的宴饮场景聚焦到两位尤为敬重的友人——苏舜钦与梅尧臣。古人常将令人敬佩的朋友称为“畏友”,“可畏爱”三字如引线,贯穿至篇末“双凤凰”的精妙比喻,自然引出后文对二人诗歌创作的品评。“篇章”两句先总评二人创作颇丰、声名远扬,难分伯仲,为后续分论张本,此为第二节。第三节以八句之笔,专论苏舜钦的磅礴才气。化用《庄子·齐物论》中“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的意象,以“万窍号一噫”极言其作诗气势如狂风骤起、万窍齐鸣;又借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人称“张颠”)的典故,以“有时”两句暗赞苏舜钦书法造诣,侧面烘托其“气尤雄”的特质。“譬如”两句兼及诗歌与书法,展现其奔放洒脱的风格;“盈前”二句虽盛赞其作品数量与质量,但“难拣汰”三字亦委婉指出些许不足。此节生动勾勒出一位才情四溢的诗人与草书家形象,其酒酣挥毫、肆意洒脱的风采跃然纸上,令欧阳修心驰神往。第四节十二句转而描写梅尧臣古淡的诗风,与苏舜钦的雄放形成鲜明对照。一句“梅翁”称呼,既亲切又饱含敬意。“事清切”之“事”作动词解,点明梅尧臣对“清切”诗境的刻意追求;“石齿漱寒濑”以流水穿石之态隐喻“清切”,巧妙化用孙楚“漱石枕流”的典故,不着痕迹。“作诗”两句既写梅尧臣笔耕不辍(相传其日写一诗),亦流露欧阳修的尊崇之意;“文词”四句则强调其创作历久弥新,即便年岁渐长(时年四十三岁),诗风却愈发清新。关于“虽”字(部分版本作“难”),单看两句“难”字似更具韵味,但结合后文“譬如”二句,“虽”字倒装用法更能连贯文意。“譬如”两句化用“徐娘半老,丰韵犹存”典故,以“妖娆女”作喻,诙谐幽默。“近诗”四句点明梅诗风格由清切转向古硬,以“食橄榄”为喻,精准道出其诗需细细品味方能领略真意的特质,为后文“古货今难卖”埋下伏笔。这一比喻亦被后世用于形容黄庭坚等诗人的生涩诗风。此节与上节相较,笔法富于变化:写苏诗之雄放,如一气呵成;写梅诗之“古硬”,则分三层徐徐道来,足见作者对宣扬梅尧臣诗艺的良苦用心。诗的最后一节共十二句,分三层收束全篇。第一层“苏豪”四句,总结前文对苏、梅二人的描写,“徒惊骇”三字暗含对当时诗坛评价的不满。第二层“二子”六句,将二人比作“双凤凰”,极尽赞美之能事,又以“云烟”二句抒发对其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凤凰本为祥瑞,却屡遭打压排挤,两个“一”字前后呼应,道尽世态炎凉。此诗写就后不久,九月间苏舜钦便因进奏院祠神饮酒之事遭小人构陷,贬谪而亡,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中亦感慨万千。第三层“安得”二句,既呼应“凤凰”之喻,以“哕哕”(原指凤凰鸣声,此处喻作诗唱和)寄寓与友人唱和之愿,又回扣开篇“二子可畏爱”之意;末二句点明作诗缘由,回应诗题中的“寄”字。诗人独行途中,忆及京师雅集与苏、梅二人诗才,想象他们此刻或许正把酒吟诗,却不知自己相思之苦,故寄诗相问,与开篇夜行之景遥相呼应。
4. 作品点评
欧阳修对唐代诗人韩愈推崇备至,尤其赞赏其诗歌创作理念,更将韩愈诗风视为作诗典范。这首五言古诗便是受韩愈诗歌影响的典型之作。韩愈在《醉赠张秘书》中以“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生动概括张署、孟郊、张籍三人的诗歌特色。而欧阳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更开阔的笔触、更细腻的笔触,深入描摹苏舜钦、梅尧臣二人诗风的独特之处,同时对二人遭受的非议与排斥表达深切不平。诗歌开篇,欧阳修以凝练简洁的笔触叙事写景,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夜行情境;中间部分,对友人诗歌的品评则充满艺术感染力,不仅形象生动,更饱含真挚情感。
#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见平旦气象,极工。
宋理学家黄震《黄氏日钞》卷六一
# 其(欧)倾倒于二公(苏、梅)者至矣,而于梅尤所钦服……欧公作诗之旨,亦与梅同,故尤推服也。
清文学家、史学家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一
# 庐陵瓣香昌黎,力矫市习,式唐人之作则,为宋代之正宗……集中如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意仿荐士之什。
清佚名《静居绪言》
# 此论诗诗。以譬喻作品目,盖始于汉末月旦评。尔后论诗评书论文 ,多用此体,今所谓印象批评也。
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宋五家诗钞》
下一篇:宋·欧阳修《春日词五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