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
·
jiāng
nán
liǔ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jiāng
nán
liǔ
huā
liǔ
liǎng
xiāng
róu
huā
piàn
luò
shí
nián
jiǔ
zhǎn
liǔ
tiáo
chù
rén
tóu
shì
fēng
liú
jiāng
nán
yuè
jìng
gōu
jìng
qīn
hóng
fěn
miàn
gōu
guà
huà
lián
tóu
cháng
shì
zhào
chóu

译文

江南的柳树,(柳树)与花儿同样的温柔美丽,花瓣缓缓飘落轻粘在酒杯上,柳条的末端在人的头顶轻扫拂动。都是那般美好动人。江南的月亮,似镜又如钩。说它是镜子吧,没有女子用对着它涂抹胭脂。说它是弯钩,却挂不了任何的画帘。它只能总是映照着人们分离的痛苦。

逐句剖析

"江南柳":江南的柳树,

"花柳两相柔":(柳树)与花儿同样的温柔美丽,

# 两相:一作两个。

"花片落时粘酒盏":花瓣缓缓飘落轻粘在酒杯上,

# 粘:一作黏。

"柳条低处拂人头":柳条的末端在人的头顶轻扫拂动。

"各自是风流":都是那般美好动人。

"江南月":江南的月亮,

"如镜复如钩":似镜又如钩。

# 复:又。

"似镜不侵红粉面":说它是镜子吧,没有女子用对着它涂抹胭脂。

"似钩不挂画帘头":说它是弯钩,却挂不了任何的画帘。

"长是照离愁":它只能总是映照着人们分离的痛苦。

# 长是:时常;老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江南柳》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首宋词,通过江南的柳树与明月两个核心意象,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深沉的离别愁绪。全词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以江南的柳树和明月为意象,展开情感描写。上片写柳:“柳条低处拂人头”“花片落时黏酒盏”两句,通过柳枝轻拂人面、花瓣飘落酒杯的画面,把柳的柔美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柳条像在挽留离人,落花则暗示时光流逝中的愁绪。词中用“黏”“拂”这类生动的动词,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场景,赋予柳树灵动的性格。下片写月:“如镜复如钩”既写月亮的圆缺变化,又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后两句“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用巧妙的反问:明月如镜却照不见佳人面容,如钩却挂不住闺房帘幕,凸显月光的清冷孤独,成为永恒思念的见证。全词语言清新如画,用柳的柔美和月的清冷作对比,交织出温暖与孤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丝轻”以柳条纤细如丝为喻,暗合“思情”的谐音双关(“丝”谐“思”),既写柳条轻盈之态,又隐喻少女情思的萌发。用典:“白𬞟洲”化用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暗含离别与相思的古典意象。

2.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江南柳枝与花朵交相辉映的柔美之态,“花片落时黏酒盏”暗喻花瓣飘落至酒杯的闲适场景,“柳条低处拂人头”则展现柳枝轻拂的生动画面,二者共同凸显江南春景的旖旎风流‌。下片:以月喻情,圆月如镜却无法映照佳人容颜,残月如钩却难挂垂帘,借月之盈缺暗喻人生聚散无常,最终归结于“离愁”的永恒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夜行船·轻捧香腮低枕》

下一篇:宋·欧阳修《旅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