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2
guì
shù
yuān
yāng
lán
sháo
fěi
cuì
xiáng
fēng
gāo
yǐn
shēng
guāng
dié
fěn
huā
zhān
fēng
rōng
shī
湿
huáng
chóu
chéng
xiāo
róng
wèi
chūn
shāng

译文

桂树枝头,一对鸳鸯忽然惊起,振翅飞向云天,兰草藤蔓间,翡翠鸟轻盈掠过,羽毛闪烁着碧光。春风劲吹,柳丝摇曳牵引着飞絮漫天飘舞,春雨初歇,叶面上露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芒。紫色的花瓣沾染上蝴蝶翅翼的粉屑,黄色的花蕊被带露的蜂足绒毛轻轻沾裹。酒后的愁绪与消渴的病苦交织心头,在这明媚春光里,人啊,竟如此容易触景神伤。

逐句剖析

"桂树鸳鸯起":桂树枝头,一对鸳鸯忽然惊起,振翅飞向云天,

"兰苕翡翠翔":兰草藤蔓间,翡翠鸟轻盈掠过,羽毛闪烁着碧光。

# 翡翠:一种羽毛非常美丽的水鸟。

"风高丝引絮":春风劲吹,柳丝摇曳牵引着飞絮漫天飘舞,

# 丝:指空中飞舞的昆虫游丝。

"雨罢叶生光":春雨初歇,叶面上露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芒。

"蝶粉花沾紫":紫色的花瓣沾染上蝴蝶翅翼的粉屑,

"蜂茸露湿黄":黄色的花蕊被带露的蜂足绒毛轻轻沾裹。

"愁酲与消渴":酒后的愁绪与消渴的病苦交织心头,

# 酲:指醉酒后神志不清。

"容易为春伤":在这明媚春光里,人啊,竟如此容易触景神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圃》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以细腻笔触勾勒小圃春日景致,借桂树鸳鸯、兰苕翡翠等意象,绘出灵动鲜活画面,又通过风絮、雨叶、蝶粉、蜂茸之态,展现自然生机。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前六句铺陈春景绚烂,末联笔锋一转,以“愁酲”“消渴”抒发春伤之情,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羁思相融合。体现欧阳修诗文平易流畅、委婉曲折风格,在细腻写景中寄寓深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选取“桂树”“兰苕”等香艳植物,搭配“鸳鸯”“翡翠(鸟)”等珍禽,勾勒出春日生机盎然的图景。桂树芬芳,兰草繁盛,鸳鸯成双飞起,翡翠鸟在花丛间翱翔,画面色彩明丽(绿、蓝、红等),充满动态美感。“鸳鸯”“翡翠”皆为成对出现的意象,暗合春日婚恋、生机之意,却也为尾联“愁酲”“消渴”的孤独伤感埋下反衬伏笔——美景愈盛,愈显人情之孤。颔联“风高”写春风劲吹,“丝引絮”以“引”字拟人化,仿佛风用丝线牵引柳絮纷飞,灵动飘逸;“雨罢”点明雨后,“叶生光”状写水珠折射阳光,叶片熠熠生辉,凸显雨后春景的清新明亮。“引”“生”二字赋予景物主动性,让静态的风、絮、叶变得鲜活,对仗工整中见灵动,展现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捕捉。颈联聚焦微观景象——蝴蝶翅膀沾着紫色花粉,蜜蜂绒毛被黄色露珠打湿。“蝶粉”“蜂茸”以细微之物特写春日生机,“紫”“黄”二色鲜明对比,画面如工笔小品般精致;“沾”“湿”二字既写自然状态,又暗含蝶蜂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动态。蝶蜂逐花,本是春日常态,却隐隐透出“为花忙”的宿命感,与尾联“容易为春伤”形成呼应——美好之物虽绚烂,却易逝、易惹人情伤。尾联前六句铺陈春景之盛,至此陡然转入抒情。“愁酲”指酒后困乏愁闷,“消渴”典出消渴病(今糖尿病,古人多认为与情志相关),二者皆因春日引发,点明诗人因春景触发的莫名愁绪。“容易为春伤”直抒胸臆,言春光美好却短暂,极易引发人生易逝、情怀难寄的伤感。前句的“愁酲”“消渴”是生理症状,实为心理愁绪的外化,将伤春之情从自然景象延伸至生命体验,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玉楼春·池塘水绿春微暖》

下一篇:宋·欧阳修《春日独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