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q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yōu
yōu
shuǐ
lái
yàn
yàn
西
kuò
xiǎo
宿
yún
huāng
tái
zhào
cán
xuě
fēng
guāng
biàn
qióng
suì
xīn
yáng
yuè
dòng
huì
chū
huí
绿
pēi
rén
xián
péng
yǒu
niǎo
lòng
zhī
shí
jié
zhǐ
tàn
fāng
fēi
gēng
sāng
xíng
yuè

译文

悠悠的野水潺潺地流淌过来,波光粼粼的西溪显得格外宽阔。清晨的太阳穿透了残留的云层,荒台上映照着尚未消融的残雪。冬末的风光即将过去,时节已经进入了新一年的第一个月。受冻的花卉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美酒的浮醅可以舀出来了。人们悠闲自在,与朋友相聚很快乐,鸟儿啼叫仿佛知晓时节的变化。哪里只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呢,即将到来的耕桑时节也值得期待和观赏啊。

逐句剖析

"悠悠野水来":悠悠的野水潺潺地流淌过来,

"滟滟西溪阔":波光粼粼的西溪显得格外宽阔。

"晓日披宿云":清晨的太阳穿透了残留的云层,

"荒台照残雪":荒台上映照着尚未消融的残雪。

"风光变穷腊":冬末的风光即将过去,

"岁律新阳月":时节已经进入了新一年的第一个月。

"冻卉意初回":受冻的花卉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

"绿醅浮可拨":美酒的浮醅可以舀出来了。

"人闲乐朋友":人们悠闲自在,与朋友相聚很快乐,

"鸟哢知时节":鸟儿啼叫仿佛知晓时节的变化。

"岂止探芳菲":哪里只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呢,

"耕桑行可阅":即将到来的耕桑时节也值得期待和观赏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晴》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悠悠野水来,灩灩西溪阔。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雪后初晴,野水悠悠、西溪开阔、晓日破云、残雪映照荒台的画面,意境开阔且宁静。接着,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冻卉意初回”赋予冻卉以人的情感,生动展现出寒冬将尽,花卉开始萌动的情景,体现出生命的复苏。另外,全诗情景交融,“人闲乐朋友,鸟哢知时节”,将人在雪晴后的闲适、乐于与朋友相聚的愉悦,与鸟儿应和时节欢快啼鸣之景相融,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等句,通过描写雪后初晴的山水、残雪等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动静结合:“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是动态描写,写出了水的流动和波光粼粼;“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是静态描写,描绘了晓日、宿云、荒台、残雪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拟人:“鸟哢知时节”,赋予鸟以人的“知时节”的特性,生动地表现出鸟儿啼叫仿佛知晓时节变化,增添了诗歌的情趣。

2. 分段赏析

《雪晴》开头四句“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描绘了雪后初晴的自然景色。悠悠的野水缓缓流淌而来,西溪水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宽阔。清晨的太阳穿透了残留的云层,荒台上还映照着凉薄的残雪。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开阔而又带有冬日余韵的画面,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中间四句“风光变穷腊,岁律新阳月。冻卉意初回,绿醅浮可拨”:写时节的变化。冬末的风光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进入了第一个月。受冻的花卉开始萌动,有了复苏的迹象,美酒也可以舀出浮醅来饮用。这几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转,又表达了对新春生机的期待和对美酒的喜爱。结尾四句“人闲乐朋友,鸟哢知时节。岂止探芳菲,耕桑行可阅”:诗人由景及人,写自己与朋友悠闲相聚,享受着这份闲适与欢乐,听着鸟儿啼叫,感受到时节的变化。诗人不仅满足于欣赏眼前的美景,还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耕桑时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初夏西湖》

下一篇:宋·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