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jiā
sān
yǒng

朝代:宋作者:叶绍翁浏览量:1
zhī
wéi
jiè
biān
hóng
jǐn
槿
pái
shí
chéng
qiáo
jiē
duàn
chéng
lǎo
shēng
chà
shěng
shì
jiān
máo
liǎng
chí
líng

译文

用红槿编织成篱笆当作界限,把石头排列起来搭成小桥,连接着断开的田埂。农家老者的生活比较简单省事,一间茅屋,还有两池菱角,便是他生活的全部。

逐句剖析

"织篱为界编红槿":用红槿编织成篱笆当作界限,

"排石成桥接断塍":把石头排列起来搭成小桥,连接着断开的田埂。

"野老生涯差省事":农家老者的生活比较简单省事,

"一间茅屋两池菱":一间茅屋,还有两池菱角,便是他生活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家三咏(其一)》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描绘农家生活图景。首句“织篱为界编红槿”,写用红槿编织篱笆划分界限;“排石成桥接断塍”,描绘用石头搭建小桥连接田埂。前两句勾勒出乡村田园的布局。后两句“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点明农家老者生活简单,一间茅屋、两池菱角便构成其生活图景。全诗通过对田园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表达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叶绍翁(1194?~?),南宋诗人。本姓李,字嗣宗,号靖逸,浦城(今属福建)人。曾入朝为官,后隐居西湖。叶绍翁博学工诗,尤以七绝见长,善于写景状物,如《游园不值》构思精巧,流传颇广。也有《题鄂王墓》这样壮怀激烈的作品,南宋以后的岳王墓诗大多延续了《题鄂王墓》的风格。又熟谙典故,著《四朝闻见录》五卷,记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可补史传之阙。有宋人辑本《靖逸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织篱为界编红槿”,诗的开篇便展现出乡村独特的景致。农家以红槿编织成篱笆,作为田地或庭院的界限。红槿不仅实用,还为乡村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盛开时繁花似锦,如同天然的屏障。“织”和“编”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村民亲手打造生活环境的过程,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排石成桥接断塍”,此句承接上句,描绘了乡村的另一番景象。村民们将石头排列起来,搭建起一座小桥,连接起断开的田埂。这一细节体现出村民的智慧与勤劳,也暗示着乡村生活的紧密与和谐。小桥虽简,却在田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村民往来劳作,同时也成为田园风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前两句主要是对乡村环境的描写,后两句“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则将视角转向乡村生活的主人——农家老者。在诗人眼中,农家老者的生活简单而闲适。一间简陋的茅屋,便是遮风挡雨的家;两池菱角,既是生活的点缀,也可能是收入的来源。“差省事”三个字,看似随意,却透露出一种满足与惬意,展现出农家老者对这种质朴生活的安然与享受。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功名利禄的追逐,只有与自然相伴的宁静与恬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绍翁《田家三咏(其三)》

下一篇:宋·叶绍翁《西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