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jīn
nián
wéi
shé
nián
shì
rén
jiāng
yòu
lóng
zhōng
shān
zhōng
jiù
zhàn
zuò
shǒu
tài
xuán
xiào
kuáng
yōu
yōu
wáng
zhèng
shuāi
gǎn
lín

译文

今年正值蛇年,今日恰逢人日。我这衰老的江右儒生,仍在山中诵读旧日诗书。独自研读《太玄经》,偶尔大笑似癫狂。追思先王正道久难续,涕泪纵横中提笔写衷肠。

逐句剖析

"今年为蛇年":今年正值蛇年,

"此日是人日":今日恰逢人日。

"江右一龙钟":我这衰老的江右儒生,

"山中旧占毕":仍在山中诵读旧日诗书。

"独坐守太玄":独自研读《太玄经》,

"一笑发狂疾":偶尔大笑似癫狂。

"悠悠王正意":追思先王正道久难续,

"衰涕感麟笔":涕泪纵横中提笔写衷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日》是宋末元初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作于他被元军囚禁期间。诗歌以“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与亡国之痛。首联“今年为蛇年,此日是人日”点明时间背景,暗合南宋覆灭的年份辛巳;颔联“江右一龙钟,山中旧占毕”以“龙钟”自嘲身处江西的衰老之躯,而“占毕”则隐喻对儒家文化的坚守。颈联“独坐守太玄,一笑发狂疾”通过“守太玄”表现对儒家精神的执着,而“发狂疾”则透露出理想破灭的悲愤,形成孤傲与绝望的矛盾张力。尾联“悠悠王正意,衰涕感麟笔”中,“王正”指向儒家治国理想,“麟笔”化用孔子绝笔典故,既哀叹文明命脉的断裂,又以史笔自喻,彰显以文载道的使命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沉痛,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交织,是宋末士人精神气节的缩影,亦体现文天祥“血泪交织”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今年为蛇年,此日是人日”:开篇点明时间背景,正月初七“人日”,呼应传统节日“人日”的习俗,即传说中女娲造人的第七日。“蛇年”:暗合南宋覆灭的辛巳年干支,蛇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蛰伏与危机,隐喻文天祥身陷元大都的困境,亦暗指宋室如蛇般蜷缩于危局。“人日”表面是庆贺人类的诞生,实则反衬诗人身为“亡国遗民”的屈辱与悲怆。人日本应祈福,却成家国沦亡的祭日,形成强烈讽刺。“江右一龙钟,山中旧佔毕”:“江右一龙钟”诗人自嘲衰老之态,“江右”指江西故土(文天祥家乡吉安),与囚禁地元大都形成地理对比,凸显故国之思;“龙钟”既指体衰,亦暗含“龙困浅滩”的壮志难酬。“山中旧佔毕”中“佔毕”原指读书声,此处借代对儒家经典的坚守。文天祥狱中仍研习《太玄经》,以学问对抗现实苦难,彰显士大夫“穷且益坚”的精神。“独坐守太玄,一笑发狂疾”:“守太玄”指扬雄《太玄经》象征儒家道统,文天祥以此自喻精神的独立。独坐研读,既是对文化命脉的守护,亦是对元朝威压的无声反抗。“发狂疾”表面是癫狂大笑,实为对命运荒诞的控诉。南宋已亡,忠臣却苟活于敌手,诗人以“狂”掩饰内心的撕裂,与屈原“行吟泽畔”的悲愤异曲同工。“悠悠王正意,衰涕感麟笔”:“王正意”指向儒家“王道”理想,暗指南宋覆灭后华夏文明的断裂。诗人哀叹“礼崩乐坏”,却仍以“悠悠”二字流露对复兴的渺茫期待。“麟笔”则化用孔子“绝笔于获麟”的典故,喻指以史笔记录气节。文天祥自知无力回天,唯愿以诗存史,延续文化血脉,与《正气歌》中“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张世杰第四十一》

下一篇:宋·文天祥《和胡琴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