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hǎi
zhōu
zāo
duàn
fān
dōng
fēng
chuī
lèi
xiàng
tiān
nán
lóng
shé
qīng
míng
yàn
què
lóng
zhōng
hán
shí
sān
miàn
fēng
shā
jīng
zài
mǎn
jīn
shuāng
tòng
shuí
kān
dāng
guī
xiān
rén
qiān
wèi
qiū
shǒu
cán

译文

像苦海一样的四周,早已断绝了离去的船帆,东风吹拂着眼泪,飘向南方的天际。在龙蛇潜藏的沼泽般的困境中,已度过五个清明,如同燕雀被关在笼子里,又熬过了三个寒食节。迎面而来的风沙,让我惊觉自己还活着,满衣襟的霜与露,这般痛苦又有谁能承受。什么时候才能归葬到先人的坟墓旁,纵贯千古,也不会因愧对祖先而感到羞耻。

逐句剖析

"苦海周遭断去帆":像苦海一样的四周,早已断绝了离去的船帆,

"东风吹泪向天南":东风吹拂着眼泪,飘向南方的天际。

"龙蛇泽里清明五":在龙蛇潜藏的沼泽般的困境中,已度过五个清明,

"燕雀笼中寒食三":如同燕雀被关在笼子里,又熬过了三个寒食节。

"扑面风沙惊我在":迎面而来的风沙,让我惊觉自己还活着,

"满襟霜露痛谁堪":满衣襟的霜与露,这般痛苦又有谁能承受。

"何当归骨先人墓":什么时候才能归葬到先人的坟墓旁,

"千古不为丘首惭":纵贯千古,也不会因愧对祖先而感到羞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描绘出诗人身处困境、与外界隔绝的凄凉处境,以及东风吹送泪水朝向南方故园的悲戚;颔联“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以龙蛇泽、燕雀笼为喻,写出自己在艰难环境中度过多个清明与寒食的境遇;颈联“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刻画了风沙扑面、霜露沾襟的苦楚,以及无人能懂的伤痛;尾联“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则抒发了归葬先人墓旁的愿望和坚守气节的决心。全诗以沉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悲愤与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苦海周遭断去帆,东风吹泪向天南”:首联是对诗人所处环境与悲戚心情的描写。“苦海周遭”将诗人所处的困境比作四周环绕的苦海,“断去帆”则形象地写出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没有逃脱的可能,突出处境的艰难。“东风吹泪向天南”中,东风本是春日之风,此处却吹送着诗人的泪水飘向南方的故园,“天南”点明故园的方向,一个“吹”字赋予泪水动态感,深刻展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与内心的悲苦。颔联“龙蛇泽里清明五,燕雀笼中寒食三”:颔联以比喻手法写诗人的经历。“龙蛇泽里”喻指艰难险恶的环境,“清明五”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已度过五个清明,“燕雀笼中”则将自己比作笼中的燕雀,象征着被囚禁的状态,“寒食三”说明度过了三个寒食节。这两句通过时间的累积与环境的比喻,凸显了诗人长期身处困境的煎熬。颈联“扑面风沙惊我在,满襟霜露痛谁堪”:颈联刻画诗人的切身感受。“扑面风沙”写出恶劣的自然环境,“惊我在”则表现出在如此困境中仍能感知到自己存在的复杂心绪,既有劫后余生的恍惚,也有对苦难的承受。“满襟霜露”描绘出霜露沾满衣襟的凄寒景象,“痛谁堪”发出反问,强调这种伤痛无人能够承受,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悲苦与孤独。尾联“何当归骨先人墓,千古不为丘首惭”:尾联抒发诗人的愿望与气节。“何当”表达了对归葬先人墓旁的期盼,蕴含着对故土的眷恋。“千古不为丘首惭”则表明自己坚守气节,即便身死,也不会因愧对先人而感到羞耻,展现出诗人的爱国之志与坚定的操守,使情感从悲苦升华为豪迈与决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至扬州》

下一篇:宋·文天祥《发潭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