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
yuè
èr
shí
kōng
kēng
bài
bèi
zhí
jīn
èr
zhōu
nián
gǎn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héng
shí
wàn
zuò
móu
huí
shǒu
cuō
tuó
hǎi
shàng
zhōu
tài
zhǐ
huò
yào
liǎo
jiāng
jūn
biàn
便
wèi
zhuó
tóu
xiū
qián
kūn
diān
dǎo
zhēn
qiān
jié
shēn
shì
liú
lián
zhōu
dào
jīn
sòng
kōng
chuāng
dàn
yuè
yōu
yōu

译文

纵使有十万精锐大军,将领却束手无策毫无谋略,回望过去,在沿海流亡的日子终究是虚度光阴。朝中高官只想着配药养身苟且度日,军中将领面对强敌,竟只说“大不了一死”便放弃抵抗。天地颠倒,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深重劫难,我身陷囹圄,这般困顿的日子又熬过了一年。我早已将死亡看得如同送佛归西般坦然,此刻,只有空荡的窗户和淡淡的月光,伴随着这悠悠长夜。

逐句剖析

"横磨十万坐无谋":纵使有十万精锐大军,将领却束手无策毫无谋略,

"回首蹉跎海上州":回望过去,在沿海流亡的日子终究是虚度光阴。

"太傅只图和药了":朝中高官只想着配药养身苟且度日,

# 太:一作大。

"将军便谓斫头休":军中将领面对强敌,竟只说“大不了一死”便放弃抵抗。

"乾坤颠倒真千劫":天地颠倒,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深重劫难,

"身世留连复一周":我身陷囹圄,这般困顿的日子又熬过了一年。

"一死到今如送佛":我早已将死亡看得如同送佛归西般坦然,

"空窗淡月夜悠悠":此刻,只有空荡的窗户和淡淡的月光,伴随着这悠悠长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戊寅腊月二十日空坑败被执于今二周年矣感怀八句》是南宋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诗人抗元兵败被俘两周年为背景,首联回顾空坑之败,痛惜虽有重兵却因将领无谋致败,慨叹海上流亡时光虚度;颔联直接刻画文臣一心苟安、武将畏敌避战的情态,暗讽这些误国者在国难当头的怯懦自私;颈联以“乾坤颠倒”喻指南宋覆灭的深重劫难,同时感叹自身被俘囚禁、身世漂泊的境遇;尾联则以“送佛”为喻,表明自被俘起便抱定必死之志,坚守气节始终不变,展现出从容赴死的坚定。全诗语言凝练悲壮,情感深沉复杂,既抒发了对国家覆灭的悲愤与复国无望的无奈,更彰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作于元至元十六年(1280年),此时距文天祥在空坑(今广东海丰)抗元兵败、被元军俘获已整整两年。当时诗人正被囚禁于大都(今北京),而南宋王朝已在一年前(1279年崖山海战)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此诗以诗人抗元兵败被俘两周年为背景,写出了战争失败的惨痛、同僚误国的可叹、亡国流亡的悲苦,以及自身身陷囚笼却宁死不降的坚定,抒发了复国无望的悲怆与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2. 分段赏析

首联“横磨十万坐无谋,回首蹉跎海上州”,以“回首”为引,开篇即聚焦“空坑之败”这一核心事件。“横磨十万”用“横磨剑”的典故代指精锐大军,“坐无谋”则直接指出溃败的关键,虽有重兵,却因统帅无谋、指挥失当,只能束手待败。“坐”字暗含对将领庸碌无能的不满,也流露出对“十万精锐”白白折损的痛惜。“回首蹉跎海上州”,将视角从单次兵败拉到两年流亡历程:南宋末年君臣退守福建、广东沿海,依托“海上州”苟延残喘,而如今回望这段时光,只剩“蹉跎”的慨叹。“海上州”既点明流亡政权的孤危处境,也暗示复国理想的逐渐破灭。颔联“太傅只图和药了,将军便谓斫头休”,通过“文臣”与“武将”的对比,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太傅”代指朝中主张妥协的文臣,“和药了”意为专注于配药调理身体,此处讽刺文臣在国难当头时,不思抗敌报国,反而一心只顾自身安危、贪图苟活,“只图”二字直白揭露其怯懦自私。“将军便谓斫头休”则转向武将,“将军”本应是抗敌主力,却在强敌面前以“斫头休”(大不了一死)为借口放弃抵抗,并非真愿战死沙场,而是用“必死”的托词逃避责任,实则暴露了贪生怕死、不敢冲锋的本质。颈联“乾坤颠倒真千劫,身世留连复一周”,“乾坤颠倒”指南宋灭亡、元朝入主的政权更迭,原本的“天经地义”被打破;“千劫”借用佛教概念,形容亡国之痛如同历经极重的劫难,既写政权覆灭的惨烈,也暗指汉家文化面临的深重危机。“身世留连复一周”则落回自身,“身世”即个人境遇,“留连”点明被俘囚禁的状态,两年来始终被囚,无法自由;“留连”不仅是身体的束缚,更暗含精神的煎熬:明知复国无望,却仍在狱中坚守,这种“留连”是对气节的执着,而非对生命的贪恋。尾联“一死到今如送佛,空窗淡月夜悠悠”,“一死到今如送佛”是文天祥的生死宣言,自空坑被俘之日起,他就已抱定必死之心,两年过去,这份决心始终未变。“送佛”化用“送佛送到西”的俗语,将“抱定死志”比作“送佛”般坚定执着,不中途动摇,明确表达了“宁死不降”的气节,与颔联中同僚的苟活形成鲜明对比。“空窗淡月夜悠悠”则以景结情,囚禁之地的“空窗”冷清寂寥,“淡月”微光更添凄凉,“夜悠悠”既写实(狱中长夜漫长),也写意(内心的孤独、对家国的思念、对未来的坦然)。没有直白抒情,却将被俘的凄苦、亡国的悲痛、守节的坚定,都融入这清冷的月夜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陵寝第二十二》

下一篇:宋·文天祥《至扬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