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旌来冉冉":友人挥动着旌旗缓缓地前来,
"卷旆去堂堂":那仪仗卷起旆旗离去时威风凛凛、气派非凡。
"恨我飞无翼":可惜我没有翅膀能飞去,
"思君济有航":思念你时幸好有船只可渡。
"麒麟还共处":曾如麒麟般一同共事的时光仍在记忆里,
"熊虎已何乡":如今如熊虎般的战友已去往何方。
"南国应无恙":南方国土想来应是安然无恙,
"中兴事会长":国家复兴的大业终将成功。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扬旌来冉冉,卷旆去堂堂”,诗人描绘友人来时旌旗缓缓飘动,去时仪仗威风凛凛的场景。以鲜明的画面感,展现友人来去的庄重与不凡,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对友人及后续情节的关注。颔联“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直抒胸臆。“恨我飞无翼”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渴望追随友人却无法实现的遗憾,“思君济有航”则体现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望友人能如航船般给予自己帮助的期盼,情感真挚浓烈。颈联“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麒麟”象征贤才,表明贤才仍在身边;“熊虎”可能喻指邪恶势力,其“已何乡”的疑问,暗示邪恶势力已不知所踪,通过对比,流露出诗人对局势的感慨与对贤才的珍视。尾联“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诗人满怀希望,坚信南方故国安然无恙,中兴大业终会成功。展现出诗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使全诗在深沉的情感中又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将复杂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下一篇:宋·文天祥《挽高邮守晏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