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n
yáng
guǎ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suì
yíng
chuán
ào
jīn
zhāo
guǎn
wèn
yáng
hǎi
kōng
shā
guǎng
广
cǎo
máng
máng
jiā
guó
āi
qiān
nán
ér
kǎi
fāng
lǎo
huái
qiū
àn
yǐng
zhào
lín
láng

译文

去年还在船坞中驻守造船,如今已客居在汶阳的馆舍。海面辽阔,天空下旷野一片苍茫,黄河宽广,岸边草野无边无际。家国的哀痛已延续千年,男儿自当为天下奔走慨叹。老槐树在秋雨里显得幽暗,孤独的身影映照在器物上。

逐句剖析

"去岁营船隩":去年还在船坞中驻守造船,

"今朝馆汶阳":如今已客居在汶阳的馆舍。

"海空沙漠漠":海面辽阔,天空下旷野一片苍茫,

"河广草茫茫":黄河宽广,岸边草野无边无际。

"家国哀千古":家国的哀痛已延续千年,

"男儿慨四方":男儿自当为天下奔走慨叹。

"老槐秋雨暗":老槐树在秋雨里显得幽暗,

"孤影照琳琅":孤独的身影映照在器物上。

# 琳琅:一作淋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汶阳馆》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说文彦博所作。诗的首联写去年在船隩停留、如今客居汶阳馆的经历;颔联描绘海面空阔、沙漠无边,河面宽广、草木茫茫的景象;颈联抒发对家国兴衰的千古哀叹与男儿胸怀天下的感慨;尾联刻画老槐在秋雨中昏暗,孤影映照琳琅的画面。全诗采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展现出诗人虽身陷困境却依然牵挂故国的赤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俘获,第二年四月从广东被押往燕京。从这一年四月开始,他被押解着北上前往大都,途中经过五个月时间,途经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根据史料记载,1279年八月二十四日起,他的诗作开始标注具体日期,九月九日从彭城(今徐州)动身,经过沛县时创作了《沛歌》,十二日写下《发鱼台》,十三日抵达济州(今济宁)后创作《新济州》,十四日冒雨走到汶上县,于是写下《汶阳道中》,并在当晚住宿于汶阳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海空沙漠漠,河广草茫茫”以简练笔触勾勒景象,无华丽辞藻,仅用“漠漠”“茫茫”描绘海面空阔、沙漠无垠与河面宽广、草木无边的开阔之景;“老槐秋雨暗,孤影照琳琅”直写秋雨中昏暗的老槐与映照琳琅的孤影,以朴素语言呈现孤寂场景,寥寥数笔传递出漂泊中的幽寂之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去岁营船隩,今朝馆汶阳”开篇以今昔对比点明处境,交代行踪的变化。“去岁营船隩”回忆去年在船坞驻守的经历;“今朝馆汶阳”则写如今在汶阳馆停留,“去岁”与“今朝”、“营船隩”与“馆汶阳”形成时空转换,简洁交代了漂泊辗转的生活,暗含旅途的奔波与无常。颔联“海空沙漠漠,河广草茫茫”描绘汶阳馆周边的壮阔景象,营造出苍茫的氛围。“海空沙漠漠”写海天相接之处一片辽阔苍茫,“漠漠”尽显空阔无际;“河广草茫茫”则写河面宽广,岸边草木茂盛无边,“茫茫”突出草木的繁盛与视野的开阔,上下句以“海空”“河广”勾勒出雄浑的自然图景,也暗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颈联“家国哀千古,男儿慨四方”由景入情,抒发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壮志。“家国哀千古”写对家国兴衰的哀叹跨越千古,情感厚重而悠远;“男儿慨四方”则展现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情,“慨”字带着激昂与悲壮,将个人的感慨与家国的命运相连,使情感从对自然的观照上升到对人生与家国的思考。尾联“老槐秋雨暗,孤影照琳琅”以眼前实景收束,深化孤寂的心境。“老槐秋雨暗”描绘老槐在秋雨中更显昏暗的景象,“暗”字既写天色与树影的阴沉,也烘托出内心的悲凉;“孤影照琳琅”写孤独的身影映照在晶莹的器物上,“孤影”直接点出独处的状态,“琳琅”的明亮与“孤影”的孤寂形成对比,将个人的漂泊孤独与内心的坚守蕴含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下一篇:宋·文天祥《发吉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