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yáng
tōng
zhōu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jiāng
nài
yún
yīn
piàn
cháo
zōng
zhǐ
xīn
jīn
hǎi
tóu
chuán
shǐ
zhī
bǎi
liàn
shì
jīng
jīn

译文

江面上的波涛无法抵挡傍晚的乌云,我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归朝廷。今天来到海边寻找船只,此刻我才明白,经过千锤百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精华。

逐句剖析

"江波无柰暮云阴":江面上的波涛无法抵挡傍晚的乌云,

# 暮云阴:傍晚的阴云。,无柰:无可奈何。,江波:江面的波浪。

"一片朝宗只此心":我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归朝廷。

# 只此心:只有这个念头。,朝宗:朝向朝廷。,一片:唯一。

"今日海头觅船去":今天来到海边寻找船只,

# 觅船去:寻找船只离开。,海头:海边。,今日:今天。

"始知百炼是精金":此刻我才明白,经过千锤百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精华。

# 精金:真正的精华。,百炼:千锤百炼。,始知:才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怀扬通州(其一)》是宋代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江波浩渺、暮云阴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如江河归海般坚定的忠诚之心;后两句写如今在海边寻找船只前行,才明白历经百炼的才是精金。全诗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处境中坚守气节、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语言质朴有力,情感真挚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通,古称通州。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偏安一方的赵宋王朝岌岌可危。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招募数万兵勇,前往保卫临安。德佑二年(1276),元军包围临安,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使元营,坚持只议和不投降,因而遭到扣留。在被押往北方的途中,他趁机逃脱,经过二十多天的流亡,抵达通州。在通州知州杨师亮的帮助下,文天祥乘船从海路南归。惊涛骇浪之中,诗人一路辗转奔波,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怀杨通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抒怀诗。通过描写江波浩渺、暮云阴沉,以“朝宗”喻对宋室的赤诚之心和描写海头觅船南归,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仍坚守的忠贞气节和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象征:“今日海头觅船去”中,“海头”象征远方与广阔天地,“觅船去”是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而“始知百炼是精金”中,“精金”象征着纯粹无暇的心灵。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于困境中对家国的忠诚、对自由的向往及不屈的意志。比喻:“始知百炼是精金”中,将诗人自身历经磨难的意志与气节比作“百炼精金”,表达了诗人在经历重重困境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信念与操守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纯金般坚韧不渝,彰显了其在磨难中愈发坚定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

3. 分段赏析

“江波无柰暮云阴”借江边景色,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诗人心中藏着的是那份难以言说的乡思。“一片朝宗只此心”抒发了诗人忠诚不变的志向,这里“朝宗”代指国家与君主,“只此心”凸显了一颗赤诚之心,可见诗人的忠诚纯粹而坚定。“今日海头觅船去”,诗人仿佛在作别,字里行间满是急切的离别之感。“海头”既象征远方,或许也暗含更辽阔的天地,“觅船去”则是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始知百炼是精金”道出诗人历经磨难后的自我领悟,“百炼”喻指饱经艰难考验,“精金”象征纯净无垢的心灵。此时,诗人经此磨砺,深切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坚韧与价值。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剖白,既有着对故土的眷恋,也包含着对个人信念的坚守。诗人的语言简练有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彭司令震龙第一百二十二》

下一篇:宋·文天祥《淮安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