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ài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guò
yǎn
jīng
chū
xià
huí
tóu
wǎn
chūn
lián
huā
jié
yòu
jiàn
ài
wéi
rén
guó
dān
xīn
lǎo
zhōng
yuán
bái
xīn
líng
yōu
jiě
huà
qīng
mèng
chǔ
jiāng
bīn

译文

转眼间,惊讶地发现已到初夏,回头望去,才想起刚刚过去的晚春。曾经怜爱花朵结成果实,如今又看到艾草生长繁茂。故国的赤诚之心随岁月老去,中原故土的苦难却让我白发新生。灵魂漂泊无处安放,唯有在梦中回到楚江之畔。

逐句剖析

"过眼惊初夏":转眼间,惊讶地发现已到初夏,

"回头忆晚春":回头望去,才想起刚刚过去的晚春。

"已怜花结子":曾经怜爱花朵结成果实,

"又见艾为人":如今又看到艾草生长繁茂。

"故国丹心老":故国的赤诚之心随岁月老去,

"中原白发新":中原故土的苦难却让我白发新生。

"灵悠那解化":灵魂漂泊无处安放,

"清梦楚江滨":唯有在梦中回到楚江之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见艾有感》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诗人由初夏时节的艾草生发感慨,从“过眼惊初夏”到“又见艾为人”,串联起对时光变化的细腻感知;“故国丹心老”“中原白发新”更直抒对家国的深切牵挂。全诗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引家国之思,情感沉郁而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过眼惊初夏,回头忆晚春”两句从季节变化说起。“过眼”写初夏来得突然,让人来不及细想;“回头”又将思绪拉回过去,想起晚春的模样。这一“过”一“回”,像镜头快速切换,把眼前与过去的时光连起来,让人隐隐觉得岁月过得真快,为整首诗添上一丝淡淡的感伤。颔联“已怜花结子,又见艾为人”接着写眼前的景物。“已怜”是说看着花儿结出果子,心里有点舍不得,春天要走了;“又见”是说转眼就到了端午,艾草被扎成小人挂在门前驱邪。一句写花落结果的自然变化,一句写端午民俗的生活场景,两个画面凑在一起,既让人感叹时光向前,又藏着对旧时光的怀念。颈联“故国丹心老,中原白发新”从景物转到心情。“丹心老”是说对国家的热爱没变,可岁月却把这份心“熬”老了;“中原白发新”是说中原故土还没收复,自己却添了新白发。一边是不变的忠心,一边是变白的头发,这种对比让人更觉得难过,报国的愿望还没实现,人却先老了。尾联“灵悠那解化,清梦楚江滨”收在梦境上。“灵悠”是说心里的愁绪总也散不去,“那解化”像是自嘲:连心思都化不开;“清梦”则转到楚江边上,或许是想起了屈原的爱国故事。用做梦的方式寄托对故园的思念,不直接说有多苦,反而让这份思念加深,让人读着更心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赠萍乡道士》

下一篇:宋·文天祥《冬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