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shā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xiǎo
jìn
fèi
chū
chē
cǎi
wēi
róng
yǒu
zhōng
guó
rén
lèi
míng
wáng
xīng
shuí
guī
bào
chūn
qiū
shì
shèn
shuāi

译文

《小雅》所代表的礼乐全被废弃了,人们驾车去采薇了。外族占据了中原大地,百姓生命在消逝啊。贤明的君主不出现,我又该和谁一起、归向何处。我愿怀抱道义直至生命终结,我实在是感到心力衰弱啊。

逐句剖析

"小雅尽废兮":《小雅》所代表的礼乐全被废弃了,

"出车采薇矣":人们驾车去采薇了。

"戎有中国兮":外族占据了中原大地,

"人类熄矣":百姓生命在消逝啊。

"明王不兴兮":贤明的君主不出现,

"吾谁与归矣":我又该和谁一起、归向何处。

"抱春秋以没世兮":我愿怀抱道义直至生命终结,

"甚矣吾衰矣":我实在是感到心力衰弱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夷齐西山歌(其一)》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咏叹伯夷、叔齐采薇西山之事,抒发亡国之痛与孤忠不屈之志。诗中化用《诗经·小雅》典故,以“明王不兴”“人类熄矣”等语句,揭示宋室倾覆后的现状;末句“抱春秋以没世”则彰显诗人以史明志、宁死不渝的精神境界。全诗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相融合,语言凝重苍凉,情感悲怆激越。作为文天祥狱中诗作,此诗集中体现了其坚贞的民族气节和以古喻今的创作特色,是南宋遗民文学的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夷齐西山歌》是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囚禁期间(约1279年后)所作。当时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借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典故明志,他在应答劝降时直言表明宁死不屈的态度。诗中“戎有中国兮,人类熄矣”等句,暗指南宋灭亡后华夏文明面临的危机,以此来表达自己坚守气节、不向元朝屈服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首句“小雅尽废兮”巧用《诗经·小雅》的典故。《诗经·小雅》多反映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当“小雅尽废”时,常被用来指代礼乐崩坏的社会状况。作者在此以“小雅尽废”,暗示南宋末年社会秩序混乱、传统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借这一典故展现当时的衰败之象,表达对南宋灭亡的悲叹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分段赏析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诗人巧用《诗经》典故,“小雅”为《诗经》组成部分,多关乎政治与社会生活,“小雅尽废”暗示国家传统礼乐文化遭受破坏,社会秩序混乱;“出车”“采薇”皆取自《诗经》战事诗篇,此句表明国家已陷入战争纷扰,借古说今,传达对当下局势的忧虑。“戎有中国兮,人类熄矣”:“戎”指外族,“中国”即中原大地,直言外族入侵中原,致使生灵涂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面临严重危机、百姓生命消逝的悲痛与愤懑,情感直白而强烈。“明王不兴兮,吾谁与归矣”:“明王”指贤明的君主,此句意为贤明的君主没有出现,我又该追随谁呢?诗人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坚守气节的典故,以古贤自比,抒发自己在乱世中对贤君的渴望,以及找不到志同道合者、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与无奈。“抱春秋以没世兮,甚矣吾衰矣”:“春秋”寓意着道义与准则,诗人表明自己愿终身坚守道义,如同伯夷、叔齐坚守自己的原则。然而“甚矣吾衰矣”又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感慨自己虽有坚守之志,却在这艰难时世中深感力不从心,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送曹大著知广德军》

下一篇:宋·文天祥《淮西帅第二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