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孤中秘":彭止所是秘书中卓然独立的人物,
"神山返异仙":却像从神山归去的奇异仙人般离世了。
"目穿陪绋处":我望眼欲穿地守在送葬队伍旁,
# 目:原作日,据韩本、四库本改。
"梦断曝书年":往昔一同曝书的岁月如今只能在梦中浮现,却再也无法重现。
"玉质应无死":他如玉般高洁的品质本应长存不朽,
"韦编岂不传":他编著的书籍难道不会流传后世吗。
"奠刍和泪遣":我含着泪水送上祭奠的草束,
"此月向谁圆":在这明月之下,我心中的圆满又该向谁去寻呢。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人物孤中秘,神山返异仙”,诗人开篇便高度赞誉彭止所,称他是秘书中出类拔萃、卓然独立的人物,“孤”字突出其在秘书群体中的独特与不凡。然而,紧接着笔锋一转,用“神山返异仙”来委婉地表达彭止所的离世,就像仙人返回神山,充满了无奈与惋惜之情,奠定了全诗哀悼的基调。“目穿陪绋处,梦断曝书年”,“目穿”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送葬时,眼巴巴望着、等待着,望眼欲穿的悲痛情状,展现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陪绋”点明送葬这一具体场景。“梦断曝书年”则是回忆往昔与彭止所一同曝书的岁月,如今那些美好的时光只能在梦中出现,而现实中却已无法重现,一个“断”字,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如今物是人非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玉质应无死,韦编岂不传”,“玉质”象征着彭止所如玉般高洁、美好的品质,诗人坚信这样的品质是不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亡的,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高度肯定。“韦编”指代彭止所编写的书籍,“岂不传”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著作能否流传后世的担忧与关切,也从侧面反映出彭止所的才学与著述成就。“奠刍和泪遣,此月向谁圆”,“奠刍和泪遣”描述诗人含着泪水,送上祭奠的草束,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此月向谁圆”则借景抒情,明月本象征团圆,而如今友人已逝,诗人望着明月,心中充满孤寂,发出明月再圆却无人与自己共享团圆的悲叹,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篇:宋·文天祥《纪事》
下一篇:宋·文天祥《过章贡第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