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fēng
chén
è
cháng
tiān
suì
yuè
bēn
yōu
lái
hún
shì
gǎn
mèng
shuí
yán
gōu
kōng
huí
shǒu
niú
àn
duàn
hún
jīn
zhuō
yòu
zhuō
wèn
tiān
sūn

译文

大地上风沙肆虐,广阔天宇中的岁月飞奔。忧愁之来,几乎都是感慨万分,梦想破灭后,又能向谁倾诉。我空自回望那传说中仙鹤飞翔的缑山,天河中的牛郎星似乎也在默默哀伤,悲痛断肠。如今的我,自感笨拙无能,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向天上的织女星祈求智慧或指引。

逐句剖析

"大地风尘恶":大地上风沙肆虐,

"长天岁月奔":广阔天宇中的岁月飞奔。

"忧来浑是感":忧愁之来,几乎都是感慨万分,

"梦破与谁言":梦想破灭后,又能向谁倾诉。

"缑鹤空回首":我空自回望那传说中仙鹤飞翔的缑山,

# 缑鹤:同“缑山鹤”,相传王子乔于缑山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河牛暗断魂":天河中的牛郎星似乎也在默默哀伤,悲痛断肠。

# 河牛:这里指牛郎星。

"吾今拙又拙":如今的我,自感笨拙无能,

"无复问天孙":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向天上的织女星祈求智慧或指引。

# 天孙:织女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是宋末元初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南宋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之际。诗开篇描绘出大地风尘弥漫、岁月飞逝的动荡景象,奠定了全诗沉重悲凉的基调。颔联直抒胸臆,道出内心无尽的忧愁与无人倾诉的孤寂。颈联借用缑鹤、河牛的神话典故,借古喻今,增添了一种空灵而又哀伤的氛围。尾联诗人以“拙”自嘲,表明自己不再寄希望于虚幻的祈求,体现出他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深沉,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公元1280年(元世祖至元17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文天祥挥笔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此时,距离1278年12月他在五坡岭(现今广东海丰北面)不幸被捕,已然过去了一年半的时光。彼时,为了纪念传说里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那场令人神往的相会,身处狱中的文天祥,怀着复杂的情感,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意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地风尘恶,长天岁月奔”:开篇意境宏大,“大地”“长天”勾勒出广阔的空间,“风尘恶”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给人一种压抑之感。“岁月奔”则强调时光的飞速流逝,暗示南宋局势的危急,国家命运岌岌可危。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沉重悲凉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忧来浑是感,梦破与谁言”:这两句转入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忧来浑是感”表明诗人心中忧愁满怀,感慨万千,这种忧愁不仅是个人的命运多舛,更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梦破与谁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寂寞的情感,美梦破碎后却无人可以倾诉,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助与彷徨。“缑鹤空回首,河牛暗断魂”:运用了缑岭仙鹤和牵牛星的典故。“缑鹤空回首”,传说中仙人乘鹤,此处仙鹤徒然回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希望的渺茫。“河牛暗断魂”,牵牛星暗自黯然销魂,借神话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暗示了人间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吾今拙又拙,无复问天孙”:“拙”在这里有愚笨、无奈之意,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愚笨至极。“无复问天孙”,天孙即织女,诗人表示不再去询问织女,体现出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无奈接受。他明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祈求上天已无济于事,反映出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坚毅和无奈中的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和夷齐西山歌》

下一篇:宋·文天祥《鲁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