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绿
huái
yún
yǐng
nòng
huáng
hūn
yuè
zhào
láo
chóu
bàn
yǎn
mén
piàn
xīn
qiān
piàn
suì
shí
fēn
yǒu
èr
fēn
cún
shā
biān
huáng
cháng
huí
shǒu
jiāng
shàng
juān
kōng
duàn
hún
shù
hùn
rén
màn
xǐng
hóng
yīng
bái
xuān
xuān

译文

绿槐树影与云霞在黄昏中摇曳,月光映照着囚室的愁绪,门扉半掩。一颗心已碎成千片,即便仅剩两分,也要竭力留存。沙洲边的天鹅频频回首(眷恋故土),江畔杜鹃啼血,徒然令人魂断。庸碌之徒浑噩度日浑然不觉,而那红缨白马的得势者却故作意气昂扬。

逐句剖析

"绿槐云影弄黄昏":绿槐树影与云霞在黄昏中摇曳,

"月照牢愁半掩门":月光映照着囚室的愁绪,门扉半掩。

"一片心如千片碎":一颗心已碎成千片,

"十分须有二分存":即便仅剩两分,也要竭力留存。

"沙边黄鹄长回首":沙洲边的天鹅频频回首(眷恋故土),

"江上杜鹃空断魂":江畔杜鹃啼血,徒然令人魂断。

"竖子溷人漫不省":庸碌之徒浑噩度日浑然不觉,

"红缨白马意轩轩":而那红缨白马的得势者却故作意气昂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叹》是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文天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感慨。首联诗人描绘了黄昏时分,绿槐树的影子在云中摇曳,月光照耀着半掩的门,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忧愁的氛围。颔联诗人通过“一片心如千片碎”表达了内心的破碎和无奈,而“十分须有二分存”则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颈联诗人通过黄鹄的回首和杜鹃的悲鸣,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尾联诗人以“竖子溷人漫不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而“红缨白马意轩轩”则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绿槐云影弄黄昏,月照牢愁半掩门。”诗人描绘了黄昏时分,绿槐树的影子在云中摇曳,月光洒在半掩的门上,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颔联:“一片心如千片碎,十分须有二分存。”诗人形容自己的心如同破碎成千片,即使如此,仍有二分坚持和希望留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不屈的精神。颈联:“沙边黄鹄长回首,江上杜鹃空断魂。”诗人以黄鹄回首、杜鹃哀鸣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无奈,黄鹄的回首象征着对过去的不舍,杜鹃的断魂则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尾联:“竖子溷人漫不省,红缨白马意轩轩。”诗人对那些不理解国家危难、只顾享乐的人表示愤慨,红缨白马的形象描绘了那些人的得意忘形,与诗人的忧国忧民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哭尹玉》

下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八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