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踪迹只奔波":我一生漂泊不定,只是四处奔波,
"偏是文章被折磨":偏偏是我的文章遭受了诸多折磨。
"耳想杜鹃心事苦":耳边仿佛响起杜鹃鸟的啼声,心中满是苦楚,
"眼看胡马泪痕多":眼看胡马肆虐,心中悲痛,泪痕满面。
"千年夔峡有诗在":千年的夔峡,那里留有杜甫的诗篇,
"一夜耒江如酒何":一夜之间,在耒江边,我如醉如痴。
# 耒:原作采,据四库本改。
"黄土一丘随处是":黄土堆成的小丘,随处可见,
"故乡归骨任蹉跎":故乡的泥土,我何时能归葬其中,只能任时光蹉跎。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这两句开篇即点出诗人一生的奔波劳碌和文章的坎坷命运。一个“只”字透露出无奈,而“偏是”则表达了不平与愤懑。语言简洁明了,为全诗定下了沉郁的基调。颔联“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这两句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杜鹃啼血喻心事之苦,胡马入侵表泪痕之多。通过“耳想”和“眼看”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眼前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内心的悲怆。颈联“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这两句通过对比夔峡的千年诗韵和耒江的一夜酒醉,展现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夔峡的诗篇千古流传,而诗人只能借酒消愁,突出了杜甫诗歌的永恒价值和诗人自身境遇的短暂与无奈。尾联“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归宿的淡然态度和对故乡的思念。黄土一丘,随处可见,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深知可能无法回到故乡安葬,但只要能为国家和人民尽忠,即使身死异乡也无怨无悔。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使全诗在沉郁中又不失豁达。
上一篇:宋·文天祥《胡笳曲·七拍》
下一篇:宋·文天祥《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