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明妃马":塞外王昭君骑着的马,
"江头渔父船":江边上渔父的小船。
"新仇谁共雪":新的仇恨有谁和我一起去洗刷,
"旧梦不堪圆":过去的梦想已无法实现。
"遗恨常千古":遗留的遗憾将会千古长存,
"浮生又一年":在这虚浮不定的人生中又过了一年。
"何时暮春者":什么时候能像暮春时节的人那样,
"还我浴沂天":还给我在沂水中沐浴的美好时光。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塞上明妃马,江头渔父船”,开篇运用了两个意象,“塞上明妃马”代表着历史的伤痛和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江头渔父船”则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颔联“新仇谁共雪,旧梦不堪圆”,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新仇谁共雪”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外敌侵略的仇恨,却无人能与之共同洗雪的孤独和无奈;“旧梦不堪圆”则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但现实却让这些旧梦难以实现,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痛苦。颈联“遗恨常千古,浮生又一年”,从时间和人生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遗恨常千古”指出国家的遗恨将永远流传下去,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责任感;“浮生又一年”则感慨时光匆匆,自己的人生在无奈中又过去了一年,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尾联“何时暮春者,还我浴沂天”,借用《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闲适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人生的苦难后,诗人渴望能像暮春时节那样,在沂水边沐浴,享受宁静、美好的时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六十一》
下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