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qíng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běi
guó
tiān
hán
shǎo
nán
fāng
lái
nián
guāng
jiàn
shì
shì
zhèng
lún
huí
guài
xīn
xuě
xiāng
jiǔ
bié
méi
lán
dēng
zuò
àn
cán
huī

译文

在北方,天气寒冷的日子比较少,仿佛是南方温暖的地气飘了过来。时光像离弦之箭般飞逝,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如同车轮般不断循环变化。奇怪的是,刚刚祈求过降雪,又不由得思念起久未谋面的梅花。夜深了,灯烛的光渐渐黯淡,我独自坐着,拨弄着炉子里残留的灰烬。

逐句剖析

"北国天寒少":在北方,天气寒冷的日子比较少,

"南方地气来":仿佛是南方温暖的地气飘了过来。

"年光如箭去":时光像离弦之箭般飞逝,

"世事正轮回":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如同车轮般不断循环变化。

"可怪新祈雪":奇怪的是,刚刚祈求过降雪,

"相思久别梅":又不由得思念起久未谋面的梅花。

"夜阑灯坐暗":夜深了,灯烛的光渐渐黯淡,

"独自拨残灰":我独自坐着,拨弄着炉子里残留的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晴》是宋末元初文天祥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冬日景象及感慨为题材。首联描绘南北气候差异,暗示所处环境变化。颔联由冬景引发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出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颈联“祈雪”“思梅”借物抒情,雪与梅象征高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思念。尾联描绘深夜独坐,灯暗拨灰的画面,营造出孤寂氛围,进一步烘托内心的愁绪与无奈。全诗语言质朴,借景抒情,在冬晴的描绘中,寄寓了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复杂深沉的情感,既有对时光世事的喟叹,也有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北国天寒少,南方地气来”,点明了地域气候,通过南北气候的对比,暗示了南宋覆灭、元朝统治的政治局势变化,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颔联“年光如箭去,世事正轮回”,诗人由冬晴之景,感叹时光飞逝如箭,又联想到世事如同轮回般变幻无常。此句将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相结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沧桑。颈联“可怪新祈雪,相思久别梅”,“可怪”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冬晴少雪的意外,“祈雪”实则寄托着对过去生活、对故国的怀念。而对梅花的“相思”,梅花常象征高洁品格,这里表达诗人对自身坚守高洁品质的执着,也暗示对南宋高洁之风的眷恋。尾联“夜阑灯坐暗,独自拨残灰”,描绘出一幅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对着昏暗灯火,拨弄着炉中残灰的画面。“夜阑”“灯暗”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氛围,“拨残灰”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沉思,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在国破家亡后的痛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脱京口·得风难》

下一篇:宋·文天祥《胡笳曲·十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