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ā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yuè
xūn
fēng
nán
zhì
shì
wèi
wèn
jūn
bēi
sān
lèi
tián
wén
dāng
shēng
yuán
dāng
shēng
wéi
xuē
chéng
jūn
zuò
luó
guǐ
gāo
táng
yóu
yōng
mén
bēi
rén
mìng
cǎo
tóu
róng
huá
fēng
guò
ěr
wéi
yǒu
liè
shì
xīn
suí
shuǐ
shì
zhì
jīn
jīng
chǔ
rén
jiāng
shàng
nián
nián
zhī
shēng
zhě
róng
dàn
zhī
zhě
guì
wèi
zēng
wèi
shēng
wàn
jiē
yǒu
jìn
miè
wéi
tiān
bǎi
nián
huò
qiān
suì
qiū
fēng
fén
shuǐ
chūn
lán
tíng
zuò
liú
lián
bēi
gāo
huái
cuì

译文

五月五日的正午时分,温暖的南风从南方吹来。我尝试向大钧发问,举起酒杯向大地洒酒三次。田文在那天出生,屈原却在那天死去。活着的时候是薛城的君主,死去之后成了汨罗江边的鬼魂。高大的厅堂如今只有狐狸野兔在游荡,站在雍门不禁发出悲伤的泪水。人的生命就像草叶上的露水,荣华富贵如同风从耳边吹过。只有烈士的心志,不会随着流水一同消逝。直到如今,荆楚之地的人们,每年都在江上举行祭祀活动。人们不知道活着的人有多么荣耀,却只知道死去的人是多么可贵。不要说死亡是可憎恶的,也不要说生存是值得欣喜的。世间万物都有尽头,只有天理是永不磨灭的。人生百年就好像一天那样短暂,而一天有时又好像活了一千岁那样漫长。就像秋风中在汾水上所作的辞赋,春天傍晚在兰亭写下的记录。不要一味地沉浸在留恋悲伤之中,高高歌舞,看那槐树翠绿。

逐句剖析

"五月五日午":五月五日的正午时分,

"薰风自南至":温暖的南风从南方吹来。

# 薰风:和风。

"试为问大钧":我尝试向大钧发问,

# 大钧:指天,大自然。

"举杯三酹地":举起酒杯向大地洒酒三次。

# 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酹:原作酬,据四库本改。

"田文当日生":田文在那天出生,

"屈原当日死":屈原却在那天死去。

"生为薛城君":活着的时候是薛城的君主,

# 薛:原作薜,据韩本、四库本改。

"死作汨罗鬼":死去之后成了汨罗江边的鬼魂。

"高堂狐兔游":高大的厅堂如今只有狐狸野兔在游荡,

"雍门发悲涕":站在雍门不禁发出悲伤的泪水。

"人命草头露":人的生命就像草叶上的露水,

"荣华风过耳":荣华富贵如同风从耳边吹过。

# 耳:原作尔,据四库本改。

"唯有烈士心":只有烈士的心志,

"不随水俱逝":不会随着流水一同消逝。

"至今荆楚人":直到如今,荆楚之地的人们,

"江上年年祭":每年都在江上举行祭祀活动。

"不知生者荣":人们不知道活着的人有多么荣耀,

"但知死者贵":却只知道死去的人是多么可贵。

"勿谓死可憎":不要说死亡是可憎恶的,

"勿谓生可喜":也不要说生存是值得欣喜的。

"万物皆有尽":世间万物都有尽头,

"不灭唯天理":只有天理是永不磨灭的。

"百年如一日":人生百年就好像一天那样短暂,

"一日或千岁":而一天有时又好像活了一千岁那样漫长。

"秋风汾水辞":就像秋风中在汾水上所作的辞赋,

# 汾水:汾河。

"春暮兰亭记":春天傍晚在兰亭写下的记录。

"莫作留连悲":不要一味地沉浸在留恋悲伤之中,

"高歌舞槐翠":高高歌舞,看那槐树翠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端午》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用来纪念屈原,表达了对屈原为国捐躯精神的赞美。诗的开篇点明端午节的时间和节日氛围,诗人向天发问,营造庄重思索的氛围。通过田文和屈原生死境遇的对比,引出对人生不同结局的感慨。描述曾经繁华之地的荒芜,感叹人生短暂与荣华易逝。强调烈士精神的永恒,人们每年端午纪念屈原。诗人阐述对生死的独特看法,不片面看待生死,而是从宏观角度说明万物有尽,唯有天理永恒。最后以古代文人雅事作比,劝慰人们不要沉浸在悲伤中,积极面对生活。整首诗围绕端午时节,深入探讨生死荣辱等人生哲理,体现诗人豁达又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田文和屈原的对比,探讨了生死荣辱的无常,强调了精神不朽的价值。诗人认为应正确看待生死,天理永恒,人生短暂如草露,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全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开篇点明时间是端午,“薰风自南至”描绘出温暖、和煦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感慨的基调,引发下文对人生、生死的思考。第三、四句:“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上句“试为问大钧”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疑惑,向天发问,充满了对命运、生死的探寻。下句“举杯三酹地”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强化了这种情感,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第五、六、七、八句:“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运用对比手法,将田文的生与屈原的死进行鲜明对照,突出了命运的无常。田文一生富贵,而屈原却含冤投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命运好坏的思考。第九、十、十一、十二句:“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描绘出繁华不再的景象,“高堂狐兔游”暗示曾经的显赫已不复存在,“雍门发悲涕”则直接表达出悲伤之情。“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形象地比喻人生的短暂和荣华的易逝,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句:“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在前面感慨命运无常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强调烈士的精神不朽。“唯有”一词突出了烈士精神的珍贵,“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则通过人们的祭祀活动,展现出烈士精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句:“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深入探讨了生死观,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死者的可贵,却忽视了生者的荣耀,同时劝诫人们不要片面地看待生死,要正确理解生死的意义,体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观。第二十一、二十二句:“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哲理,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尽头,只有天理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使诗歌不仅仅局限于对生死的感慨,还蕴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句:“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从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感慨人生,“百年如一日”强调人生的漫长与短暂,“一日或千岁”则突出了不同情境下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引用的是东晋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雅集的典故,借这一典故,以兰亭雅集中人们从欢聚到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情绪转变,呼应自己诗中对人生境遇、生死哲理的思考,丰富诗歌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生不同境遇的联想。结尾两句:“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劝人不要沉浸在悲伤之中,“莫作留连悲”直接点明主旨,“高歌舞槐翠”则描绘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画面,鼓励人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使诗歌在深沉的感慨中又蕴含着积极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望邳州》

下一篇:宋·文天祥《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