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
# 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卿:尊称。
"征帆一片绕蓬壶":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
#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白云愁色满苍梧":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 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哭晁卿衡》为七言绝句体裁,是李白悼念日本友人晁衡之作。诗的主题聚焦于对友人的沉痛哀悼及二人深厚情谊的抒发。开篇勾勒出晁衡辞别长安踏上归途的场景,接着诗人展开想象,描绘出其乘船航行的艰难路线。在误以为晁衡遇难后,李白以“明月沉碧海”这般富有象征意味的表述,寓意友人的不幸遭遇,又借“白云愁色满苍梧”的景语,将内心的哀伤融入到苍茫的景色之中,借景抒情,使得哀伤之情更加浓郁深沉。全诗短短四句,却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将跨越国籍的真挚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充分展现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与深情,在唐诗中别具一格,令人读来为这份超越国界的情谊所深深触动。
2. 写作手法
象征:“明月不归沉碧海”,诗人将晁衡比作明月,明月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美好,这里用明月沉入碧海,象征晁衡的不幸遭遇,既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又升华了友人的形象,赋予其美好而纯净的特质。借景抒情:“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描绘了白云带着愁色笼罩苍梧山的景象。本是自然之景,却因诗人内心的哀伤,赋予了白云“愁色”,以景衬情,借这一充满哀愁的画面,烘托出自己因友人“离世”而产生的浓郁哀伤之情,让读者更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开篇直叙其事,“日本晁卿辞帝都”点明晁衡作为日本友人,告别唐朝都城长安踏上归乡之路,“晁卿”这一称呼饱含李白对友人的亲切与敬重。“征帆一片绕蓬壶”则展开想象,描绘出晁衡所乘船只孤独地在大海上航行,围绕着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带行进。“一片”突出船只在茫茫大海中的渺小与孤单,暗示了航行的艰难与未知,为下文的悲剧预感埋下伏笔。这两句平实叙述中饱含对友人远行的牵挂之情。后两句“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明月不归沉碧海”运用象征手法,把晁衡比作高洁的明月,明月沉入碧海象征着晁衡遭遇不测,这一比喻不仅表达了对友人不幸的悲痛,更将友人的形象提升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白云愁色满苍梧”是借景抒情的妙笔,诗人眼中,天空白云仿佛也染上了哀愁,弥漫在苍梧山上。这里的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诗人内心哀伤的外化,以景衬情,将因友人“离世”而产生的深沉悲痛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超越国籍的深厚情谊。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哭晁卿衡》堪称佳作。短短四句,情感真挚浓烈。从体裁看,七言绝句形式短小精悍,却承载了深厚情谊。写作手法上,象征与借景抒情运用绝妙。诗中以“明月”象征晁衡,展现其高洁,“白云愁色”又将哀伤之情融入景色,情景交融。整首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却以情动人,跨越时空界限,让后人深切体会到李白与晁衡之间超越国籍的真挚友情,也彰显出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浪漫情怀。
# “是闻安倍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楮表。”
清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
上一篇:唐·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下一篇:唐·李建勋《春雨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