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shǒu

朝代:唐作者:储光羲浏览量:2
绿
jiāng
shēn
jiàn
gāo
làng
zhí
fān
kōng
guàn
shì
biān
zhù
zhōu
qīng
wèi
fēng
zhú
liú
qiān
xìng
yuán
àn
zhāi
miáo
wèi
yuān
yāng
niǎo
qīng
qīng
dòng
huà
ráo
cháng
jiāng
xiāng
yāo
guī
tóu
luò
huā
yǒu
lái
zhú
chuán
liú
jiāng
kàn
shù
yán
沿
yuè
tīng
shēng
shì
cháng
gān
zhù
cóng
xíng

译文

碧绿的江水清澈见底,汹涌的浪涛直向空中翻卷。早已习惯在湖边居住,轻舟灵巧,丝毫不怕江风呼啸。顺着水流牵引荇菜的叶片,沿着岸边采摘芦苇的嫩苗。因为爱惜水中的鸳鸯,所以轻轻划动船桨,生怕惊扰它们。暮色照在长江里,互相邀约着回到渡口。落花好似有情意,来去紧随船儿流。隔着江水眺望对岸的树色,踏着月色聆听江上的歌声。若不是住在长干里的人,怎会常从这条路上经过。

逐句剖析

"绿江深见底":碧绿的江水清澈见底,

"高浪直翻空":汹涌的浪涛直向空中翻卷。

"惯是湖边住":早已习惯在湖边居住,

# 惯是:习惯于。

"舟轻不畏风":轻舟灵巧,丝毫不怕江风呼啸。

# 舟:一作船。

"逐流牵荇叶":顺着水流牵引荇菜的叶片,

# 逐流:随着水流。

"缘岸摘芦苗":沿着岸边采摘芦苇的嫩苗。

# 芦苗:芦苇叶。,缘岸:沿着岸边。

"为惜鸳鸯鸟":因为爱惜水中的鸳鸯,

"轻轻动画桡":所以轻轻划动船桨,生怕惊扰它们。

# 画桡:饰有图案的船桨。这里是对船桨的美称。

"日暮长江里":暮色照在长江里,

# 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相邀归渡头":互相邀约着回到渡口。

# 渡头:渡口。,归:回。

"落花如有意":落花好似有情意,

# 意:情意。

"来去逐船流":来去紧随船儿流。

# 逐:追逐,追随。

"隔江看树色":隔着江水眺望对岸的树色,

"沿月听歌声":踏着月色聆听江上的歌声。

"不是长干住":若不是住在长干里的人,

# 长干:古金陵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那从此路行":怎会常从这条路上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曲四首》为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组诗,这组诗聚焦江南水乡生活,以四首诗分别刻画不同侧面:其一绘水乡风浪,显人民不畏艰险的豪迈;其二描青年男女爱情,藏含蓄情思;其三绘晚归场景,传含而不露的情感;其四借“长干行”典故,抒纯真爱情与身世感慨。这组诗善用白描与细节刻画,以情景交融营造意境,将情思融入景中,层层铺展江南风情与人情之美,语言清新平易,却情真意切,既展现江南水乡的明媚秀丽,又借日常场景传递深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江南水乡生活诗。组诗聚焦江南水乡,其一借绿江风浪,绘水乡人民驾舟无畏的豪迈;其二以采荇、护鸳鸯,传青年男女爱情的热烈深挚;其三凭日暮归渡、落花逐舟,写男女间含而不露的情思;其四用隔江树色、沿月歌声与长干典故,抒纯真爱情与幽微心绪,以朴素语言、生动细节,展现水乡风土人情与细腻情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第一首中,先以“绿江深见底”的静谧,风平浪静时江水澄澈,反衬后文“高浪直翻空”的汹涌,凸显风浪突变的震撼,让水乡人民的勇猛更突出。用典:这组诗多出用典,如第二首“逐流牵荇叶”化用《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典故,借采荇菜的传统意象,隐喻青年男女的欢爱情思,让日常采荇动作承载文化积淀,使爱情表达更含蓄、更具古典韵味。情景交融:组诗多将情感融入江南水乡景致。如“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借落花逐舟之景,摹写青年男女欲说还休的微妙情思,落花的“有意”实则是人情的投射,景因情而灵动,情因景而含蓄;“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以隔江树色的朦胧、月夜歌声的悠扬,营造清美意境,将诗人幽微心绪融入景中,实现景与情的互渗交融,读来意境悠远。细节描写:“逐流牵荇叶”,“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一连串动作,细腻刻画情侣乘舟游乐的活泼情态,借日常嬉戏细节,展现爱情的欢乐热烈。

3. 分段赏析

《江南曲四首(其一)》开篇“绿江深见底”,以质朴白描勾勒江水澄澈之态,“深”与“见底”形成奇妙张力,既显江水幽深,又展清澈特质,为后文风浪场景埋下静的底色,构成鲜明反衬。“高浪直翻空”堪称炼字典范,“高”凸显浪之形态,“直”摹写浪起的迅猛动态,“翻空”渲染浪涛汹涌烈度,三层递进,不直接写“风”,却让读者从浪的狂暴中,直观感知风的磅礴气势,以景传力。末句“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以轻松口语化表达,传递水乡人驾轻舟、御风浪的豪迈,用日常语境承载无畏勇气,以淡笔触及生命与自然抗衡的深层张力,尽显储光羲以浅语写深意的功力。《江南曲四首(其二)》前两句“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以“逐”“牵”“摘”三个连贯动作,动态勾勒青年情侣乘舟游乐的场景,将水乡荇叶、芦苗等风物,自然融入情侣互动,既写实又营造出浪漫的恋爱环境。“牵荇叶”巧妙化用《诗经・关雎》采荇意象,赋予动作隐喻色彩,暗含爱情萌动的古典意蕴。后两句“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轻轻”精准摹写划船力度,因“惜”而小心翼翼,把恋人不愿惊扰美好事物的心理,外化为具体动作;以鸳鸯象征爱情,不直言爱意,却让守护鸳鸯的行为,成为爱情珍视的生动投射,借物抒情,以小见大,将复杂情思凝于简洁细节,含蓄传递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视,将热恋的细腻与守护之情具象化,尽显民歌的情真意切,含蓄又生动。《江南曲四首(其三)》“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在日暮、地点在长江与事件(相邀归渡),“相邀”二字点亮欢快氛围,让晚归场景充满人间烟火气,江面上船桨声、呼唤声交织,鲜活呈现水乡生活的热闹与温情。“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则笔锋一转,赋予落花人格化情感,“如有意”三字,让落花追逐船行的自然现象,成为青年男女微妙情思的外化:落花紧随身畔,恰似心底欲说还休的眷恋,以景结情,将含而不露的情感,托于流动落花,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实现情景交融的极致表达。《江南曲四首(其四)》“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先以“隔江”制造空间疏离感,让树色在朦胧中增添悠远意境,构建含蓄的视觉层次;“沿月”则以月光为媒介,将听觉上的歌声,与月夜视觉的场景融合,实现视听交织,营造出清美且富有层次感的水乡夜景。“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活用“长干行”典故,借“不是长干住”的反问将眼前景与往昔纯真爱情勾连,从写景自然转入抒情,以典蕴情,让画面承载幽微心绪,意蕴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江南曲》为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乐府旧题,创作了不少明丽、清新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这里的“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江面上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船上的青年男女相呼相唤,那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的寻求伴侣的青年男女之间,表现出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矜持和羞怯的心理又不允许坦露自己的心事,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恰当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所以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动,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便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所以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颇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测不定、留有余地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分寸和心理状态。“艺术的天才就是分寸感”,这话倒是颇有深意的。最后,顺便说一下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如果不是从考证的观点出发去判断正误,而是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那虽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亦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宜于一气读下。

不详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

# 谭云:好色。钟云:有式怒蛙之心,则壮士轻生,有惜鸳鸯之心,则佳人效死。异事同情,异情同笃。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轻轻”是“惜”字实际,圣人之不忍,学者之勿施,叁禅之平等,皆是此念,无二心也。

清刘宏煦、李德举《唐诗真趣编》

# 凡唐人《江南》、《长干》、《采莲》等曲,皆以为男女相悦之词。夫日暮相邀,人既多情,花之逐船,亦觉有意。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徐用吾曰:情景两活。周明辅曰:有情在“来去”二字。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艳而不亵。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诗与崔国辅之《采莲曲》、崔颢之《长干曲》,皆有盈盈一水、伊人宛在之思。但二崔之诗皆着迹象,此诗则托诸花逐船流,同赋闲情,语尤含蓄。古乐府言情之作,每借喻寓怀,不着色相,此诗颇似之,题曰《江南曲》,亦乐府之遗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下一篇:唐·李白《哭晁卿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