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港北水如天":江阴黄田港的北面直通长江,浩瀚的江面与天相连,
"万里风樯看贾船":在望不到头的船队中,最令人注目的是来来往往的商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海外的珍品奇货源源不绝地运入市场,推动了街市的商贸,
"人间鱼蟹不论钱":鱼蟹特别富足,买卖时也就不计较价钱的高低了。
"高亭笑语如昨日":你在江阴君山上亭子里对我的一番教诲,好像是在昨天说的,
"末路尘沙非少年":如今我经历了许多世事,再也不是当年的少年了。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是我强烈乞求到江阴当县令的愿望未能实现,
"只君同病肯相怜":当然也只有你才能真正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四句“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描绘了江阴黄田港水天相接、商船云集,海外珍宝入市,鱼蟹价廉物丰的景象,通过对江阴繁华富庶的描写,表达诗人对江阴的向往之情。直抒胸臆:尾联“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直接表明自己极力谋求江阴郡守之职却未成功的无奈,以及对同样境遇友人能给予理解和怜悯的感慨,坦率地抒发内心的郁闷与期待。对比:“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将往昔与友人在高亭谈笑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历经沧桑、不再年少的现实对比,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诗人开篇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水景画面,在黄田港北,江水浩渺,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江面上,无数商船张满风帆,往来穿梭。“万里风樯”描绘出船只之多和江面的繁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江阴地区水路交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颔联“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进一步描写江阴的物产丰富与商业兴旺。海外的珍珠、犀角等珍贵物品经常运到这里的市场上交易,而本地的鱼蟹更是产量丰富,多到人们都不怎么计较价钱。通过“海外珠犀”和“人间鱼蟹”的对比,突出了江阴不仅本土物产丰富,而且海外贸易也十分发达。颈联“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由前两联对江阴的外在描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慨。“高亭笑语”回忆起曾经与友人在高亭之上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末路尘沙非少年”则笔锋一转,感慨如今自己历经尘世沧桑,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流露出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的沧桑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尾联“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无奈。诗人极力请求担任江阴郡守这一官职,最终却未能如愿,内心充满了失落和沮丧。“只君同病肯相怜”则表明只有友人昌叔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境遇,能够理解和同情自己,在无奈之中又透露出一丝对友人的感激和慰藉,体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下一篇:宋·王安石《山田久欲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