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ān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xiān
shēng
shàn
guó
hào
chuī
cāo
rén
zhèng
shū
guī
liáo
liáo
zhū
xián
lǎo
shuí

译文

先生擅长弹奏瑟,齐国人喜欢吹竽。拿着竽进入齐国的人,雅乐和郑乐也有不同。难道他们得不到俸禄赏赐吗,回家躺着独自叹息。稀疏的朱丝弦,老了还有谁能一起娱乐呢。

逐句剖析

"先生善鼓瑟":先生擅长弹奏瑟,

"齐国好吹竽":齐国人喜欢吹竽。

"操竽入齐人":拿着竽进入齐国的人,

# 竽:张本作瑟。

"雅郑亦复殊":雅乐和郑乐也有不同。

"岂不得禄赐":难道他们得不到俸禄赏赐吗,

"归卧自郗歔":回家躺着独自叹息。

"寥寥朱丝弦":稀疏的朱丝弦,

"老矣谁与娱":老了还有谁能一起娱乐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咏三首(其二)》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诗歌以人物为题材,讲述了擅长鼓瑟的先生进入喜好吹竽的齐国后的境遇。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雅”的瑟音与“郑”的竽声对比,突出艺术趣味的差异。尽管先生能得到俸禄赏赐,却只能归家叹息,晚年无人欣赏其瑟音。全诗借此事抒发了对有才者不被赏识、知音难觅的感慨,语言平实却蕴含深意,易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以简洁的语言点明矛盾冲突,“先生”擅长鼓瑟,而齐国众人却偏好吹竽,“善”与“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个体专长与群体喜好的差异。“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进一步阐述,即使先生为迎合齐人改吹竽,然而瑟音的高雅与竽音的通俗(雅郑)依然截然不同。此四句通过对比,揭示出个体与环境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岂不得禄赐,归卧自郗歔”,思考先生即便顺应齐国喜好而吹竽,或许能获得禄赐,但回归独处时,却暗自叹息。“岂不得”表面似有得,实则“郗歔”表明内心的失落,体现出先生虽在现实中有所妥协,却难以慰藉精神上的空虚。“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先生那曾弹奏美妙乐曲的瑟,如今朱丝弦音寥寥,人已老去,又有谁能与之共娱?表达出先生对自身专长被冷落的悲哀,以及年华老去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开元行》

下一篇:宋·王安石《元献晏公挽辞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