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著儒冠敢陋今":我偶然戴上儒生的帽子,怎敢轻视当今世道,
"自怜多负少时心":只是暗自怜惜自己大多辜负了年少时的志向。
"轾轩已任人前后":世事的高低起伏任由他人在前在后,
"揭厉安知世浅深":我涉水前行,哪里能知道这世道的深浅。
"挟策有思悲慷慨":我怀揣着谋略,内心有诸多感慨,
"负新无力病侵淫":可身负新病,无力施展,疾病不断侵扰。
"愧君绿绮虚投赠":惭愧你将珍贵的绿绮琴白白相赠,
"更觉贫家报乏金":更觉得我家境贫寒,难以回报这份厚礼。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全诗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如“自怜多负少时心”,直白地表达出对自己辜负年少志向的哀伤,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遗憾。
2. 分段赏析
开篇“偶著儒冠敢陋今,自怜多负少时心”,诗人直言自己虽身着儒服,却不敢轻视当下,无奈自叹辜负年少壮志,尽显内心的失落与遗憾。“轾轩已任人前後,揭厉安知世浅深”,将世事的起伏不定与自身对世道的迷茫相对照,深刻体现出诗人在复杂世事面前的无力感。“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表明自己虽心怀壮志,却因病痛与无力之感,难以实现抱负,悲叹之情溢于言表。尾联“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借友人赠琴之事,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因无力回报友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下一篇:宋·王安石《长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