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chén
zhèng
shū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tián
zhái
huāng
liáng
lái
shī
shū
yán
liǎng
chén
āi
wàng
ōu
xiāng
xiá
huò
shuí
jiàn
méi
dào
wèi
xíng
shēn
yǒu
dài
rén
jiàn
shǒu
kōng
huí
dāng
shuǐ
shí
nián
zhù
gèng
wéi
biān
jìng
chù
kāi

译文

田园房舍一片荒凉,我来来去去,诗书与我的容颜头发,都落满了岁月的尘埃。我忘却机心,自认为可以和鸥鸟亲近,却没想到会招来灾祸,就像鹤因媒而引来祸端。这种主张没有得到推行,我还需等待时机,看不到古代的贤人,只能徒然地回转头来。什么时候才能在他年住在水边石头旁,更在安静的地方打开韦编的书籍。

逐句剖析

"田宅荒凉去复来":田园房舍一片荒凉,我来来去去,

"诗书颜发两尘埃":诗书与我的容颜头发,都落满了岁月的尘埃。

"忘机自许鸥相狎":我忘却机心,自认为可以和鸥鸟亲近,

"得祸谁期鹤见媒":却没想到会招来灾祸,就像鹤因媒而引来祸端。

"此道未行身有待":这种主张没有得到推行,我还需等待时机,

"古人不见首空回":看不到古代的贤人,只能徒然地回转头来。

"何当水石他年住":什么时候才能在他年住在水边石头旁,

"更把韦编静处开":更在安静的地方打开韦编的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答陈正叔二首(其二)》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王安石感慨田宅荒凉,自己奔波于世,诗书相伴却容颜渐老。他本想忘却机心,与鸥鸟亲近,却不想因此招来祸端,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未能推行,只能徒然回转。最后,他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归隐水边石头旁,在安静处读书的心愿。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王安石在仕途不顺时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田宅荒凉去复来,诗书颜发两尘埃”: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落魄。“田宅荒凉”写出生活环境的破败,“去复来”表现出诗人的奔波与无奈。“诗书颜发两尘埃”则从自身形象入手,诗书相伴却容颜和头发都沾满尘埃,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困苦和时光的流逝,奠定了全诗沉郁的基调。颔联“忘机自许鸥相狎,得祸谁期鹤见媒”:“忘机自许鸥相狎”体现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机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得祸谁期鹤见媒”则笔锋一转,诗人本以为能像鸥鸟一样自在,却没想到会招来祸端,就像鹤因媒而引来灾祸一样,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遭遇挫折的无奈和愤懑。颈联“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此道未行”表明诗人的政治主张未能得到推行,“身有待”则说明他还需等待时机。“古人不见首空回”描绘了诗人看不到古代贤人,只能徒然回转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失落,对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溢于言表。尾联“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何当水石他年住”体现出诗人渴望能在未来住在水边石头旁,享受宁静的生活。“更把韦编静处开”则进一步说明诗人希望在安静的地方读书,体现出他对知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前面仕途不顺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归隐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

下一篇:宋·王安石《明妃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