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灯一点映笼纱":一盏微弱的秋夜灯火,映照在轻薄的纱笼之上,
"好读楞严莫念家":此时正好静下心来,好好诵读《楞严经》,不要再去思念家中的琐事。
"能了诸缘如梦事":若能够领悟到世间的一切因缘际会,都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
"世间唯有妙莲花":这世间唯有那美妙圣洁的莲花,才是最值得追寻的存在。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秋灯一点映笼纱”一句描绘出秋夜静谧场景。“秋灯一点”点明时间与氛围,一盏微弱的灯火在秋夜摇曳,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映笼纱”则勾勒出朦胧的光影效果,纱帐的朦胧与灯光的昏黄相互映衬,为后文读书营造出清幽的环境,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好读楞严莫念家”此句直接表明诗人的劝诫与心境。“好读楞严”劝人专心研读《楞严经》,《楞严经》蕴含着深刻的佛教义理,读此经象征着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莫念家”则是让人们抛开世俗的牵挂,抛却对尘世生活的眷恋,全身心投入到经义的领悟中,体现出对精神修行的专注与执着。“能了诸缘如梦事”一句阐述哲理。“能了”即能够明白、洞察,“诸缘如梦事”将世间种种因缘际会、纷繁复杂的事情比作虚幻的梦境,传达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知,点破了人生的本质,即世间万物皆如梦幻泡影,短暂而虚幻,引导人们以超脱的视角看待人生。“世间唯有妙莲花”此句以“妙莲花”作喻,升华全诗主旨。莲花在佛教中常象征着纯净、圣洁、美好,“唯有”强调了在看透世事如梦后,只有如莲花般纯净美好的事物才是值得追寻与珍视的。它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高洁、纯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上一篇:宋·王安石《蒋山手种松》
下一篇:宋·王安石《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