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横葛仙陂":桥梁横架在葛仙陂上,
"住近杨雄宅":居住处靠近杨雄的宅院。
"主人胡不归":主人为何还不归来,
"为我炊香白":为我煮好香喷喷的白米饭。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也是一首题咏诗。描绘了杨溪畔桥横陂上、宅近水畔的宁静雅致景象,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旖旎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生活的深切向往与憧憬。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主人胡不归”化用《诗经·式微》中的典故,《式微》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借“胡不归”的表述,委婉强化了对主人归来的期盼,进而烘托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使诗句在简洁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张力。设问:后两句“主人胡不归,为我炊香白”采用设问句式,以“胡不归”(为何还不归来)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既生动表现出诗人对主人的期盼,又含蓄流露对在此处安享隐逸生活的向往,让情感表达更显委婉而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桥横葛仙陂”,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灵动画面。一座桥横跨在葛仙陂之上,桥的刚硬与陂水的柔美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横”字用得精妙,赋予桥一种横跨的姿态,生动展现出其雄踞于陂上的气势,同时也暗示出此地地理位置的独特,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次句“住近杨雄宅”,点明所处环境与杨雄宅相近。杨雄是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其宅往往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此句不仅进一步描绘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还借杨雄的才学与隐逸之名,暗示出此地是适宜修身养性、远离尘世喧嚣之所,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环境的欣赏与向往。第三句“主人胡不归”,以设问的方式,直抒胸臆。诗人在此发出疑问,为何主人还不归来呢?这一问,看似突兀,实则饱含深情,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下句的请求埋下伏笔。尾句“为我炊香白”,“香白”指香米白饭。诗人恳请主人归来为自己烹煮香米白饭,看似简单的请求,实则蕴含着对这种闲适、质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主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谢师宰赴任楚州》
下一篇: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