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互长干有绝陉":雨花台盘绕在长干里,有着险峻的要道,
# 绝陉:指长干里。绝:险要。陉:(xíng)连山中断的地方。,长干:古里巷名,在秦淮河岸山间平地,为吏民杂居之处。,盘互:盘曲纠结。
"并包佳丽入江亭":它将众多的美景都包容进江亭之中。
# 江亭:指佳丽亭。,佳丽:美丽(的景色)。,包:包容。
"新霜浦溆绵绵净":新降的寒霜使水边的陆地一片洁净,
# 净:一作净,张本作白。,绵绵:接连不断的样子。,浦:指水边地。
"薄晚林峦往往青":傍晚时分山林峰峦常常还呈现出青色。
# 往往:每每,常常。,薄晚:傍晚。薄:逼近。
"南上欲穷牛渚怪":往南想去探寻牛渚矶的奇景,
#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穷:尽。这里指使其全部原形毕露。
"北寻难忘草堂灵":向北也难忘杜甫草堂的灵气。
# 草堂灵:指反对出仕的山灵。草堂:指草堂寺,在钟山西麓,本周颙旧宅。
"箯舆却走垂杨陌":坐着竹轿沿着垂杨覆盖的小路返回,
# 陌:田间东西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箯舆:竹子编成的舆床,类似后来的坐兜。
"已戴寒云一两星":头上已经有了几颗寒星点缀着寒云。
# 寒云:带着寒意的云。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怀古诗。诗歌开篇描绘了雨花台与长干相连,汇聚了众多佳丽景色于江亭之中。接着描写了新霜覆盖下浦溆一片洁白,傍晚时分林峦依旧呈现出青色的美景。然后诗人表达了向南探寻牛渚奇景、向北追寻草堂灵气的想法,展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追思。最后写自己乘坐竹轿沿着垂杨小路离开,头上已出现了几点寒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雨花台美丽景色的赞美,对牛渚、草堂等历史文化的追念,以及在游览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人生、历史的诸多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通过描写新霜后的浦溆和薄晚的林峦,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借景抒发了诗人对雨花台周边景色的喜爱之情。用典:“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牛渚”化用了牛渚矶的典故,传说牛渚矶下多有怪物,此处暗示着诗人对奇景的向往;“草堂”则指杜甫草堂,杜甫曾在草堂写下许多著名诗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杜甫及草堂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的追慕。动静结合:“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写雨花台的地势和江亭包容美景,是静态描写;“箯舆却走垂杨陌”,写诗人坐着竹轿返回,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开篇点明雨花台的地理位置,说它盘绕在长干里,有着险峻的要道,而且江亭包容了众多的美景。“盘互”“绝陉”写出了雨花台地势的险要,“并包佳丽”则突出了这里景色的优美,为全诗定下了写景的基调。颔联“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此联描写了雨花台周边的自然景色。新霜过后,水边的陆地一片洁净,傍晚时分,山林峰峦常常还呈现出青色。“新霜”“薄晚”点明了时间,“绵绵净”“往往青”细腻地描绘出景色的特点,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颈联“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这一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追求。诗人往南想去探寻牛渚矶的奇景,向北也难忘杜甫草堂的灵气。“欲穷”“难忘”表现出诗人对奇景和文化底蕴的向往与追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尾联“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写诗人坐着竹轿沿着垂杨覆盖的小路返回,此时头上已经有了几颗寒星点缀着寒云。“箯舆却走”描绘了诗人的行动,“垂杨陌”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已戴寒云一两星”则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在欣赏完景色后,带着满足和宁静的心情离去。
下一篇:宋·王安石《韩持国从富并州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