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ǎo
shù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nián
běi
fēng
chuī
liè
qiáng
tóu
lǎo
shù
dòng
zhé
cāng
shū
qín
cóng
xiāng
qín
míng
shí
​​shǔ
xióng
yīng
chuáng
shū
dāng
mián
néng
jīng
mián
guā
shī
niǎo
míng
shān
gèng
yōu
niàn
ruò
míng
shēng
shōu
dàn
yōu
zhāo
kuáng
fēng
hái
lái
lǎo
shù

译文

去年冬天,北风呼啸,强劲的风力将瓦片都吹裂了,墙头上的老树在严寒中被冻得几乎要折断。原本蜷曲枯槁的苍叶忽然变得舒展繁茂起来,野鸟从此便与这棵老树相伴而居。禽鸟的鸣叫声时时传来,接连不断,雄鸟与雌鸟的啼鸣各自应和,如同合乎音律的演奏。我在床前拨开书籍,想在正午时分小睡一会儿,禽鸟的鸣叫声却惊醒了我的睡眠,吵闹地在耳边啼叫。古诗中说“鸟鸣山更幽”,但我却觉得不如让这鸣声停止。只是担心这些野鸟有一天会离去,到那时狂风又会回来欺凌这棵老树。

逐句剖析

"去年北风吹瓦裂":去年冬天,北风呼啸,强劲的风力将瓦片都吹裂了,

# 北风:喻顽固保守势力。

"墙头老树冻欲折":墙头上的老树在严寒中被冻得几乎要折断。

# 老树:喻变法革新运动。

"苍叶蔽屈忽扶疏":原本蜷曲枯槁的苍叶忽然变得舒展繁茂起来,

# 扶疏:繁茂纷披貌。

"野禽从此相与居":野鸟从此便与这棵老树相伴而居。

# 野禽:喻指依附变法革新运动的投机者吕惠卿之辈。

"禽鸣无时不可数":禽鸟的鸣叫声时时传来,接连不断,

"雌雄各自应律吕":雄鸟与雌鸟的啼鸣各自应和,如同合乎音律的演奏。

# 律吕:古代用来订正各乐器之音的器具,这里喻指新法。

"我床拨书当午眠":我在床前拨开书籍,想在正午时分小睡一会儿,

# 拨:分开。

"能惊我眠聒我语":禽鸟的鸣叫声却惊醒了我的睡眠,吵闹地在耳边啼叫。

#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古诗鸟鸣山更幽":古诗中说“鸟鸣山更幽”,

"我念不若鸣声收":但我却觉得不如让这鸣声停止。

# 念:想。

"但忧此物一朝去":只是担心这些野鸟有一天会离去,

# 此物:指“野禽”,代日惠卿。

"狂风还来欺老树":到那时狂风又会回来欺凌这棵老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老树》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寒冬中老树的生存状态为切入点,通过自然意象的隐喻性表达,展现作者在政治改革中遭遇的困境与坚守。全诗以物喻己,将自然物象与士大夫精神世界深度融合,体现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钟山时期复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雌雄各自应律吕”一句运用比喻了修辞手法。“律吕”本是古代音乐中用来确定乐音高低的标准,这里将野禽雌雄之间的鸣叫比作合乎音律的演奏。把自然的鸟鸣声赋予音乐般的秩序与美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禽鸟在老树间生活时鸣叫和谐、悦耳动听的特点。

2. 分段赏析

“去年北风吹瓦裂,墙头老树冻欲折”两句描绘去年寒冬景象。“北风吹瓦裂”以夸张之笔写出北风的强劲凶猛,连瓦片都被吹裂;“老树冻欲折”则生动展现墙头老树在严寒中濒临折断的危境,渲染出凛冽肃杀的冬日氛围,为后文老树的变化做铺垫。“苍叶蔽屈忽扶疏,野禽从此相与居”刻画老树的转变。“蔽屈”写其曾经枝叶蜷曲凋敝之态,“忽扶疏”则突出其突然变得枝叶舒展繁茂,形成鲜明对比;“野禽从此相与居”说明因老树的变化,吸引野禽栖息,展现出老树重获生机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环境的改变。“禽鸣无时不可数,雌雄各自应律吕”进一步描写禽鸟在老树间的生活。“无时不可数”强调禽鸟鸣叫频繁,“雌雄各自应律吕”将禽鸟的鸣叫比作合乎音律的演奏,赋予禽鸟鸣叫以美妙和谐之感,侧面烘托出老树成为禽鸟乐园后的热闹与生机,也让画面更具诗意。“我床拨书当午眠,能惊我眠聒我语”叙述诗人自身与禽鸟鸣叫的关系。“拨书当午眠”描绘诗人午后拨开书籍小憩的闲适场景,而禽鸟的鸣叫却“惊我眠”“聒我语”,打破了这份宁静,看似抱怨禽鸟鸣叫吵扰睡眠,实则从另一角度展现出禽鸟与老树相伴后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古诗鸟鸣山更幽,我念不若鸣声收”将自己的感受与古诗名句对照。“鸟鸣山更幽”本是经典的以动衬静之笔,诗人却认为不如让这鸟鸣停止,看似违背常理,实则委婉表达出自己对禽鸟离开的担忧,为后文情感升华做铺垫,也体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象既爱又忧的复杂心理。“但忧此物一朝去,狂风还来欺老树”直抒胸臆。“但忧”二字点明诗人的忧虑,担心禽鸟有朝一日离去;“狂风还来欺老树”想象禽鸟离开后,失去生机庇护的老树又将面临狂风欺凌的悲惨境地,既表达出对老树命运的关切,也暗含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惋惜,更寄寓了诗人对自身或世事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

猜你喜欢